1983年7月20日 (農歷六月十一),我國婦幼衛生事業的拓荒者楊崇瑞逝世。
楊崇瑞1891年出生于通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她自幼隨父耕讀,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追求科學的種子。1917年,她畢業于協和醫學院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22年她在協和醫院婦產科工作,曾親自到農村調查了解婦幼衛生狀況。為了降低我國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楊崇瑞致力于預防產褥熱和新生兒破傷風工作。她利用臨床工作之暇,在北京燈市口慈善工廠專為孕婦及其她女工進行產前檢查和疾病治療,并在朝陽門外設立孕婦檢查所,專門從事孕期檢查及婦科治療。1925年,她被選送到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進修婦產科,被國際婦產科權威威廉教授視為她最好的兩名學生之一。然而,想到國內廣大農村婦幼衛生工作的緊迫需要,楊崇瑞回國后毅然離開從事了10年并卓有成績的婦產科臨床工作,轉入當時不為一般人重視的群體保健事業。1929年,她多方呼吁,排除困難,籌建了北京國立第一助產學校和附屬產院,1933年又創辦了南京中央助產學校,并親任校長。她治學嚴謹,把“犧牲精神,造福人類”定為學校的“校訓”,作為學生的奮斗目標。以后她又在全國相繼建起了60余所助產學校,培養了大批婦幼衛生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30年代初,她就以一個醫學家的遠見卓識預見到了人口問題的嚴重性,提出“限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的主張,主編《節育訊》,并創辦了“節育指導所”,堪稱我國倡導計劃生育的先驅。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正在日內瓦工作的楊崇瑞博士毅然回國,參加了中國紅十字醫療隊,投身于抗戰救護工作。1948年,[歷史上的今天]楊崇瑞被國際衛生組織聘為聯合國婦幼衛生組副組長。次年,她在歐洲各國參觀時,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頓時欣喜若狂。為了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愿望,她毅然謝絕朋友們的挽留,放棄了聯合國的高薪和要職,輾轉返回祖國。回國后,她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第一任婦幼衛生局局長。
楊崇瑞博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她終生為之奮斗的婦幼衛生事業。她身居要職,卻終生粗茶淡飯,過著儉樸的生活,把積攢下來的錢用于助產教育和地方婦幼衛生事業。1983年她逝世后,親屬根據她的遺囑,把她積蓄的6.9萬元人民幣和書籍雜志全部捐贈給國家。
1938年5月,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常務理事及部分負責人合影。前排左起:趙一恒、呂曉道、陳紀彝、沈慈九、徐鏡平、錢用和、陳逸云;中排左起:張靄真、安娥、莊靜、宋美齡、李德全、謝蘭郁、楊崇瑞、吳貽芳;后排左起:孟慶樹、劉清揚、唐國楨、沈慧蓮、曹孟君、郭秀儀、史良、鄧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