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3年前的今天,1941年7月1日 (農歷六月初七),汪氏政府清鄉委員會開始推行“清鄉運動”。
日偽統治區內討飯的一家人
1941年7月1日,汪氏政府清鄉委員會開始推行“清鄉運動”。
日本侵略軍為了鞏固其在華中地區的統治,授意汪氏政權于5月成立清鄉委員會,由汪精衛任委員長,陳公博、周佛侮任副委員長,李士群任秘書長,負責指導“清鄉運動”,該運動在軍事方面由日軍負責,偽軍配合,在政治方面則均由汪氏政權負責。“清鄉運動”以“軍政并進,剿撫兼施”、“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為方針,自是日開展。首先從蘇南地區開始,其次在太湖東南、上海郊區及蘇淮特、別區進行,接下來又在鎮江、蘇北及浙江部分地區展開,最后在安徽、廣東、湖北部分地區推行。
“清鄉運動”的第一步是“軍事清鄉”:日偽軍在清鄉地區修筑碉堡炮樓、封鎖溝、封鎖墻、竹木籬笆,拉設鐵絲網、電網,分割和封鎖抗日根據地,然后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掃蕩”;第二步是“政治清鄉”:汪氏政權在清鄉地區廣泛宣傳“中日親善”、“和平建國”,在對群眾進行宣傳的同時,實行編組保甲、連坐聯保,組建警察保安武裝,推行自首和策動告密的方法,以強化法西斯統治;第三步是“經濟清鄉”:汪偽政權在清鄉地區實施嚴格的物資統制政策和物資封鎖禁運政策,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第四步是“思想清鄉”:汪氏政權在清鄉地區建立機構控制學校,出版報刊,組織“青少年團”,開展反共教育。
評論:看來汪精衛的曲線救國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