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0年前的今天,1844年6月4日 (農歷四月十九),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844年6月4日,德國西里西亞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了紡紡織工人反對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的自發的起義。起義導火線是爭取提高工資被拒絕,起義工人擴大到3000人,工人們發出了反對私有制的呼聲,他們高唱《血腥的屠殺》戰歌,痛斥資本家的殘酷剝削:“我們全都知道,什么是你們的貪欲,剝削窮人的最后一件衣裳,掏干他們的心肝五臟!”
工人們搗毀工廠主的住宅和機器,焚燒了票據、帳簿和倉庫,以簡陋武器迎戰前來鎮壓的包括騎兵和炮兵的政府軍,展開了搏斗,表現得十分頑強、勇敢,堅持到6月6日,起義被鎮壓。
這次起義表明,年青的德國無產階級在政治上已經開始成長起來,它標志著德國無產階級繼英、法無產階級之后,也走上了獨立的政治斗爭的道路。
繼歌德之后德國最重要的詩人海涅,為支援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寫作了《西里西亞織工之歌》(1844)也是這時期海涅創作的一大收獲。恩格斯曾撰文說它“宣傳了社會主義”,并說海涅是“德國當代詩人中最杰出的一個”,他“參加了我們的隊伍”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同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