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農歷三月廿四),紀念“鬼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25周年。
事故后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鳥瞰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反應堆機房的建筑遭到毀壞,同時發生了火災,反應堆內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泄,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造成了核電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共有4個功率均為10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其發電量占烏克蘭總發電量的50%,并向大多數東歐國家提供重要電力。但該核電站的反應堆是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應堆,鈾燃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制反應的速度,從而產生推動渦輪機的蒸汽。由于石墨反應堆不夠安全,許多年以前就被西方國家拋棄了。這種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堆芯石墨棒的溫度就會猛增,直至超過熔點而導致熔毀事故。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的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連續切斷反應堆的電源,使主要冷卻系統停止工作。于是堆芯溫度迅速升高,造成氫氣過濃,以至26日凌晨發生猛烈爆炸,爆炸引起機房起火,濃煙使人呼吸困難,放射性物質不斷外溢。核電站所在地區有2.5萬居民,這些居民從26日晨開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個小時。
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大量放射塵埃污染到北歐、東西歐部分國家,瑞典、丹麥、芬蘭以及歐洲共同體于4月29日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瑞典國家放射學研究所發言人說,這次事故后飄落到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放射物質的含量已超過正常標準的100倍。瑞典北部的福爾斯馬克核電站周圍10公里范圍內發現放射塵埃增多,600名工人被迫撤離核電站,近千名居民排著長隊等候接受放射性塵埃的檢查。丹麥首相施呂特強烈譴責蘇聯未能立即就核電站發生的事故向其鄰國發出警報。受到污染最重的是波蘭,波蘭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副總理牽頭的委員會,負責處理這起事故的危害等有關問題,并采取措施防止核電站溢出的放射塵埃危害波蘭人的健康,指示人們不要食用喂養青飼料的奶牛所產的牛奶,向有關地區18歲以下居民發放碘化鉀。南斯拉夫政府也要求居民不要利用雨水,不要飲用放牧于野外的牛羊的奶,不要生吃新鮮蔬菜。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后五個多月才恢復發電,使蘇聯蒙受了巨大損失。據蘇聯官方公布,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億盧布(約合29億美元),如果把蘇聯在旅游、外貿和農業方面的損失合在一起,可能達到數千億美元。同時,在核事故的危害下有33人死亡,300多人因受到嚴重輻射先后被送入醫院搶救,有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為了防止進一步的輻射,蘇聯將28萬多人疏散到了輻射區以外。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鬼城普里皮亞季鎮,墻上裝飾著涂鴉之作。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機組發生爆炸,造成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迫使成千上萬人逃離、造成長期的健康、農業以及經濟災難。附近的普里皮亞季鎮已經被拋棄,核輻射污染讓這里成為危險區域。
2011年4月26日是這起核事故25周年紀念日,但核電站及其周圍城鎮依然保持著災難發生時的情景,宛如一座座鬼城,這里的時間仿佛已經靜止。圖中是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最近的普里皮亞季鎮,一棟廢棄建筑中依然保存當年的情景。災難發生后,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森林和農田遭到污染。爆炸釋放的核輻射是美國廣島原子彈釋放的和輻射量的400倍。
站在普里皮亞季鎮一座旅館的頂樓上向遠處看,這座小鎮當初是為了方便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中的工人建造的。現在,科學家們依然在爭論到底有多少人死于這場核污染事故。
普里皮亞季鎮一家游樂場中,滿是灰塵的碰碰車已經銹跡斑斑。這個位于切爾諾貝利30公里遠的小鎮,自從核事故發生以來空無一人。當核事故發生時,前蘇聯官員并未立即通報災情,就連普里皮亞季鎮的居民也不知道。()
街角的雜草是普里皮亞季鎮唯一可以看到的活的生命體。盡管政府發出官方警告,但依然有幾百名當地居民返回這里。
普里皮亞季鎮列寧大街上一個被拋棄的家具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產生的大面積放射云,擴散到歐洲許多地區,迫使成千上萬的民眾逃離家園。世界衛生組織上周表示,曾有60萬人暴露在高輻射污染下,4000人死于癌癥。
時間倒流:普里皮亞季鎮一所學校小賣部中,收銀機已經被嚴重腐蝕。
荒廢的公寓樓:這個飽經風霜的16層公寓樓頂上,還有前蘇聯的盾徽,看起來似乎已經幾十年無人居住。
永遠的紀念:在廢棄的核電站前面,有一座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遇難者紀念碑。
航拍歷史圖片:1986年4月份切爾諾貝利發生核事故后,核電站上空的航拍圖片。
棺材內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的四號機組,泄露出大量核輻射,后被專家打造的巨型“棺材”包住埋入地下。圖中是“棺材”內部的情景。
1986年6月13日,一架直升機正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圍地區噴灑凈化核污染材料。
普里皮亞季鎮一個幼兒園中,散落在碎石堆中的防毒面具和兒童玩具。
普里皮亞季鎮一個幼兒園中,混亂不堪的床鋪。
一名男子回到切爾諾貝利附近的Lomysh村。這個村子位于白俄羅斯境內,核事故發生后被劃入撤離區。
鳥類學家伊格爾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冷卻池上方的木頭上,發現一窩小鳥。他研究的項目是在高輻射情況下,對比鳥類的出生率和幸存率。對鳥類、昆蟲以及蜘蛛的研究暗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許多物種數量很少。
2000年11月10日,被核輻射污染的汽車靜靜地停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大約1350輛前蘇聯推土機、公共汽車、坦克、運輸機、消防車以及救護車,被用于救災。
2011年4月20日,帶著防護罩的工人正在白俄羅斯的Bogushi村附近植樹,這里將成為自然防風林,阻止放射性物質被吹走。五分之一的白俄羅斯農業用地被污染。
2006年4月3日,烏克蘭Rudo地區的學童,帶著防毒面具進行核安全演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中的休閑娛樂中心,水池中的水經過25年的蒸發已經干涸。
普里皮亞季鎮列寧大街上已經生銹腐蝕的電話亭。前蘇聯負責處理管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務的官員瓦斯里在今天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認,官方對核事故幾乎沒有任何準備。
時間靜止:墻上掛著的時鐘早已停止,時間永遠靜止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