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
2015年4月26日,當代詩人、書畫家汪國真去世,終年59歲。
人物簡介
汪國真,中國大陸現代詩人、書畫家,祖籍廈門,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曾經做過工人。1985年開始進行詩歌的創作。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1990年開始出版詩集。第一部詩集為《年輕的潮》,以后又出過多部詩集。曾經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國真熱。汪國真自稱其創作得益于四個人:李商隱、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國)。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煉、李的警策、清的清麗。汪國真作品的特點是主題積極向上,純真而超脫,而同時被認為缺少對于世界和情感的真切感悟。
人物生平
1956年6月22日出生于北京,中學畢業以后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
1982年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時,喜歡讀寫詩歌。
1984年在湖南雜志《年輕人》第10期上發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后經《青年博覽》、《青年文摘》先后轉載。
1985年起將業余時間集中于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畢業后,分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后任《中國文藝年鑒》編輯部副主任,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
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
1990年4月20日汪國真的第一部詩集《年輕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
1990年7月4日,其詩集被《新聞出版報》列為十大暢銷書之一,文藝類獨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現汪國真詩歌演講熱。
1990年10月上海徐家匯書店購進已經在北京走紅的汪國真詩集《年輕的思緒》二十本,但二個月后才賣完。
1991年春,上海《文學報》發表特寫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報導汪國真的情況,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紹到上海。
2005年始,他的書法作品作為中央領導同志出訪的禮品,贈送外國政黨和國家領導人。至今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
2015年4月26日凌晨兩點十分去世,享年59歲。
2015年4月30日,詩人汪國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其生前好友及粉絲前往送行。殯儀館門前的臺階及其道路兩側,擺滿了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現場的屏幕也循環播放著汪國真生前的點點滴滴。
汪國真經典詩文
《熱愛生命》、《如果生活不夠慷慨》、《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假如你不夠快樂》、《跨越自己》、《擋不住的青春》、《只要明天還在》、《山高路遠》、《旅程》、《走向遠方》等。
汪國真詩歌特色
第一、從汪詩的風格上講,具有一種清麗、婉約的特點。汪詩的這一風格,使得其內容明白曉暢,盡顯柔美。汪國真的詩歌,結構嚴謹整飭、細膩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讀其詩歌,總能使人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二、從汪詩的抒情性上來講,感情真誠,頗具勵志性和感染力。有人說:詩的本質專在抒情。所以,汪國真的詩歌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歌的本質,抒情性趣味很強,他以其獨有的抒情方式,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著社會生活,給廣大讀者以心靈的共鳴和生活的啟示。
第三、汪詩的閱讀客體(閱讀對象)群體龐大且比較集中。汪國真的詩歌比較適合青年人閱讀,尤其是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汪國真的很多抒情詩、勵志詩他們都耳熟能詳、瑯瑯上口、信手拈來。
當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汪詩大抵跳動著一種年輕的旋律,因此有一種屬于年輕人的單純本色,這些人多是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讀者,可以并不費力地品味汪詩的風格意蘊。而且,汪詩能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普通感受里看出永恒。在題材上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往往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進行創作,要么是對生命的感悟,要么是寫赤誠之心,要么是對風物的歌詠,要么抒發青春和愛的痕跡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廣大青年人所喜聞樂見、感受經歷的。因此,汪詩之如此深入人心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