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森
2013年3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微電子及冶金專家徐元森逝世。 徐元森簡介
微電子及冶金專家,浙江省江山市人。1926年5月22日,徐元森出生在賀村鎮湖前村一個農民家庭。這位農家子弟從小就喜愛讀書,學習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1946年,徐元森考進了浙江大學化工系。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5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研究室主任。
20世紀50年代在球墨鑄鐵、包頭和攀枝花等復雜鐵礦石冶煉及超純金屬提純等項目中,應用冶金學和物理化學原理出色地完成國家重大建設中的科研任務,解決了煉鐵史上含鈦和含氟鐵礦冶煉的兩大難題,豐富了煉鐵學和冶金過程物理化學,3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評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其高速、超速雙級數字集成電路、PM結隔離技術、800016位微處理器電路等二十多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科院、上海市級二十項重大科研成果獎。還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專著二部。被評為全國及上海市勞動模范,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
學術成就
徐元森發明了二種新的冶煉方法,能夠順利而經濟地在大高爐中冶煉包頭鐵礦和攀技花釩鈦磁鐵礦,至今已30余年。從1965年開始至今,從事微電子領域,研究各種集成電路的制造技術,包括邏輯、存儲器、CPU、線性和砷化鎵電路,其中許多均移交工廠生產,曾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徐元森李燦院士獲2005何梁何利基金獎
2005年10月14日,何梁何利基金2005年度頒獎大會在上海舉行。經嚴格評選,北京大學的徐光憲院士和復旦大學的谷超豪院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徐元森院士、大連化學物理所的李燦院士等45名科學家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