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3年前的今天,1941年3月19日 (農歷二月廿二),中國民主同盟成立。
中國民主同盟成立紀念碑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歷屆主席黃炎培
黃炎培(1878~1965),男,字任之,號抱一,漢族,1878年生,上海川沙人。前清舉人,[歷史上的今天LiShiJinTian.com]中國同盟會會員。1941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并于同年3月擔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旋于是年10月辭去主席職務。歷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第一、二、三屆中央委員會常委。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901年求學于南洋公學(現上海交通大學),1902年應江南鄉試,中舉人。1903年在家鄉創辦川沙小學堂、開群女學,從此開始投身教育事業。是年6月因涉嫌革命黨被捕,保釋出獄后出走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成為蔡元培的得力助手,創辦浦東中學并擔任江蘇省教育會的常任調查干事和江蘇咨議局常駐議員,利用職務之便,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民國初,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籌辦東南、暨南、同濟等大學。1916年組織職業教育研究會,提出職業教育之目的在于“解決社會國家最困難的生計問題”,得到工商界人士的積極支持。1917年創建中華職業教育社,設中華職業學校,以“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出“勞工神圣”、“雙手萬能”的實用教育,要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五四運動時,他以江蘇省教育會負責人身份,召集上海各校校長開會聲援,發動全市罷市罷課斗爭。1926年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的主張,認識到“專守教育崗位,不足以救國”,創辦《生活周刊》,宣傳革命。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以“學閥”罪通緝黃炎培,黃遂逃亡朝鮮和日本,進行考察。回國后撰寫《朝鮮》和《黃海環游記》兩書,以朝鮮亡國的痛苦告誡國人,并向蔣介石面陳日本圖謀侵華日亟的形勢。
“九一八”事變后,創辦《救國通訊》雜志,主張抗日救國。1932年以中國國難救濟會名義通電全國,要求國民黨歸政于民,召開國民會議,團結抗日。淞滬抗戰爆發,發動上海各界上層人士組織“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征募軍需品支援十九路軍,并維持地方治安和社會金融,直到上海淪陷。1937年任國防會議參議員,1938年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39年發起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代表職教社派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擔任首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旋于是年辭去主席職務。1945年7月,為促進國共合作,訪問延安,回重慶后寫了《延安歸來》一書,介紹解放區實情。
1945年冬,與胡厥文等籌組民主建國會,當選常務理事。1946年1月作為中國民主同盟9人代表團成員參加舊政協,提出實現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張。1948年與民主建國會其他領導人秘密舉行常務理事會,堅決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口號”。1949年2月,在中共地下黨的幫助下潛走香港,轉道北上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并代表中國民主建國會出席新政協。()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等職。
乙巳年二月二十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