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68年前的今天,0446年3月15日 (農歷二月初二),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于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讒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并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www.TodayOnHistory.com]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于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中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云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后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并親受符箓,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翌年(445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陜西黃陵)起義,有眾十余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于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446年3月15日(北魏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初二日)魏大武帝下令:“先盡誅天下沙門,毀諸佛像。今后再敢言佛者,一律滿門抄斬!”
當時太子拓跋晃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勸阻,雖然都不被采納,但也由于如此,廢佛的詔書得以緩宣,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獲免,佛像、經論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卻無一幸免于難,史稱太武法難。廢佛后不久,寇謙之病死,崔浩后來也因撰《魏史》,書中蔑視胡族而遭腰斬,其族人被誅者百余人。廢佛后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