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11日 (農歷二月十八),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逝世。
青霉素的發明(1928年)
自古以來,傳染病就是人類的大敵。一代一代科學家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做了不懈努力。后來研究發現細菌是傳染病的罪魁禍首,于是人們都千方百計尋找殺死傳染病細菌的新藥。直到青霉素被發現,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得以延長。
發現青霉素的是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1928年,弗萊明在檢查培養皿時發現,在培養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長了一大團霉,而且霉團周圍的葡萄球菌被殺死了,只有在離霉團較遠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長。他把這種霉團接種到無菌的瓊脂培養基和肉湯培養基上,結果發現在肉湯里,這種霉菌生長很快,形成一個又一個白中透綠和暗綠色的霉團。通過鑒定,弗萊明知道了這種霉菌屬于青霉菌的一種,于是,他把經過過濾所得的含有這種霉菌分泌物的液體叫做“青霉素”。接著弗萊明又把這種霉菌接種到各種細菌的培養皿中,發現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等都能被它抑制。這極大地鼓舞了正急于找到一種治療化膿性感染藥物的弗萊明。經過一系列試驗和研究,弗萊明認為青霉素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全身應用的抗菌藥物。
1929年,弗萊明發表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是青毒素的提純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這使這種藥物在大量生產上遇到了困難。
1935年,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僑居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質、分離和化學結構,終于解決了青霉素的濃縮問題。當時正值二戰期間,青霉素的研制和生產轉移到了美國。青霉素的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傷病員,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雷達并列的三大發明之一。()
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使弗萊明、錢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青霉素的發現是人類發展抗菌素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是流行最廣、應用最多的抗菌素。青霉素能殺滅各種病菌,還可以治療各種炎癥。而且它對人體幾乎沒有毒性。因此除了極少數對青霉素過敏的人,大多數病人都能借助青霉素恢復健康。
正是青霉素的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尋找抗菌素新藥的高潮,人類進入了合成新藥的時代。
1955年3月11日,弗萊明逝世。
抗生素(1928年)
乙巳年二月十二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