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4年前的今天,1810年3月10日 (農(nóng)歷二月初六),英國著名科學家卡文迪什去世。
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www.TodayOnHistory.com]1731~1810)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國尼斯。卡文迪什的重大貢獻之一是1798年完成了測量萬有引力的扭秤實驗,后世稱為卡文迪什實驗。他改進了英國機械師米歇爾(John Michell,1724~1793)設(shè)計的扭秤,在其懸線系統(tǒng)上附加小平面鏡,利用望遠鏡在室外遠距離操縱和測量,防止了空氣的擾動(當時還沒有真空設(shè)備)。他用一根39英寸的鍍銀銅絲吊一6英尺木桿,桿的兩端各固定一個直徑2英寸的小鉛球,另用兩顆直徑12英寸的固定著的大鉛球吸引它們,測出鉛球間引力引起的擺動周期,由此計算出兩個鉛球的引力,由計算得到的引力再推算出地球的質(zhì)量和密度。他算出的地球密度為水密度的5.481倍(地球密度的現(xiàn)代數(shù)值為5.517g/cm3),由此可推算出萬有引力常量G的數(shù)值為 6.754×10-11 Nm2/kg2(現(xiàn)代值前四位數(shù)為6.672)。這一實驗的構(gòu)思、設(shè)計與操作十分精巧,英國物理學家J.H.坡印廷曾對這個實驗下過這樣的評語:“開創(chuàng)了弱力測量的新時代”。
卡文迪什在1766年發(fā)表了《論人工空氣》的論文并獲皇家學會科普利獎?wù)隆K瞥黾冄酰⒋_定了空氣中氧、氮的含量,證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被稱為“化學中的牛頓”。卡文迪什一生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工作,被稱為“最富有的學者,最有學問的富翁”。卡文迪什于1810年2月24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