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7年前的今天,1867年2月9日 (農歷正月初五),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出生。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慶歷三年)2月9日,東京人。1890年,23歲夏目漱石的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英文科就讀,成績斐然,并不時發表學術論文,因此1893年大學一畢業,他就在校長的推薦下順利進入東京高等師范任教。1900年前往英國留學兩年。
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和東京大學英國文學講師,并常給《杜鵑》雜志撰寫俳句、雜文類稿子。
1905年,38歲時在(杜鵑)雜志發表短篇小說《我是貓》,備受好評,應讀者要求而一再連載。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創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創作的高峰期。接著中篇小說《哥兒》、《旅宿》和短篇小說集《漾虛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躍而為日本文壇的知名作家。
1907年,他辭掉教職,從事專業創作,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探討愛情與遺產問題的長篇小說《虞美人草》開始連載,接著又陸續發表了《三四郎》、《其后》、《門》三部曲。《門》付梓不久,趕上大逆事件沖擊文化界,他的創作由批判客觀現實轉向披露主觀世界。代表性作品有《過了春分時節》、《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傳體小說《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
1911年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
夏目漱石死后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
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