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年前的今天,1921年2月23日 (農歷正月十六),蘇聯海軍發動叛變,被蘇共粉碎。
從1918年3月起,還在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法、美、日各國,以及他們的對手德國,都派軍隊直接入侵蘇維埃俄國,進行直接的武裝進攻,企圖推翻蘇維埃政權。國內的反動勢力也紛紛叛亂。內外敵人從各地發動進攻,很快占領了烏克蘭、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頓河流域等重要地區,糧食、煤炭、石油和鋼鐵的主要產地陷入敵手,蘇維埃國家處境十分困難。列寧也在這年的8月被刺客暗害,中了兩彈。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被迫采取的。蘇維埃為了把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來用于戰勝敵人,1918年蘇維埃政府實行“戰時共產主義”臨時性政策,這些政策統稱為戰時共產主義。
1921年2月23日蘇聯的海軍人員在喀瑯斯塔島的海軍基地發動反布爾什維克叛變,被蘇共粉碎。這次叛變導致該國采取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歸個人所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1922年 ,政府通過《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蘇維埃監督下出租土地和雇傭工人。
1929年起提前結束新經濟政策,代之以大規模工業,所以具體執行了8年。
乙巳年正月廿六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