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年前的今天,1933年2月20日 (農歷正月廿六),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殉難。
小林多喜二像
小林多喜二生于1903年10月13日。他家祖輩是村里的地主,到了父親這一代,一個頗為富有的家庭竟不可挽回地敗落下來,變成佃戶。
小林多喜二在小樽度過了他的童年。人民的苦難給這位未來作家的心靈刻下了永不消失的印記。他不僅在《龍介和乞丐》、《殺人的狗》等作品中真切地再現了童年的一幕,而且這一時期的生活,對他的全部創作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29年,小林多喜二完成了猛烈抨擊天皇制國家本質的杰作《蟹工船》。小說最初發表在《紅旗》上,日本政府立即下令禁止發售。但作品仍以驚人的速度銷售著,單行本也被搶購一空。中國在1930年最先翻譯出版了這部名著,小林多喜二專門為中國讀者寫了序言。戰前的日本,天皇是至高無上的神,誰都不能對他表示懷疑和不敬。而小林多喜二卻在《蟹工船》里第一個指出,天皇是吞食人民膏血的魔王。因此東京的警察當局以對天皇不敬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獄。
小林多喜二在1927年磯野佃農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并創作了中篇小說《在外地主》。這部小說是日本20年代農村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總結。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經過以小林多喜二、德永直為代表的創作活動,以及藏原惟人、中野重治等杰出評論家的理論活動,已經形成一支左右文壇的巨大力量。這引起了日本反動政府的恐慌,他們加緊了對革命文學的鎮壓。東京警察當局再次把小林多喜二投進監獄,到1931年1月22日被保釋出來,小林多喜二被囚禁達7個月之久。出獄后,小林多喜二又寫了中篇小說《組織者》、《新女性的性格》(后改名《女子》)和長篇《轉形期的人們》。
小林多喜二在1931年10月參加了日本共產黨,擔負著作家同盟內黨的工作。鎮壓開始后,他連續發表文章,分析當時的形勢,給文化運動繼續發展指出方向。與此同時,他又著手恢復、整頓組織,積極開展反對侵華、反對白色恐怖的斗爭。這期間,他又完成了《地下黨員》和《地區的人們》兩部中篇小說。其中,《地下黨員》是小林多喜二以國內反對侵華戰爭為背景,以自己的地下生活經歷為素材寫成的一部不朽名著。1933年2月20日,小林多喜二在東京被捕入獄。當天晚上,他因遭受毒打犧牲在獄中,年僅29歲。
魯迅獲悉小林多喜二逝世,寄去了悲憤的吊辭,還發起了為他的遺屬的募捐活動。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也發表了抗議書。魯迅在吊辭中說:“中日兩國人民親如兄弟,資產階級欺騙人民,用血在我們中間制造鴻溝,并且繼續在制造。但是無產階級和它的先鋒隊正在用自己的血來消滅這道鴻溝。小林多喜二同志的死就是一個證明。這一切我們是知道的,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正在堅強地沿著小林多喜二同志的血路攜手前進”。
《蟹工船》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