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84年前的今天,1530年2月18日 (農歷正月廿一),日本戰國軍神,越后大名上杉謙信出生。
戰國軍神-上杉謙信
(又名長尾景虎,うえすぎ けんしん ,Uesugi Kenshin )
(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
一名活躍于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越后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稱長尾景虎。育有三名養子,名字為景勝、景虎和上條政繁。由于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任關東管領的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出家后法號謙信。由于他擁有很高的軍事統率能力,所以在后世被稱為越后之龍,一般通稱為軍神。官位為從四位下彈正少弼以及從四位下近衛少將,死后贈回正二位。1548年,謙信成為長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統一了越后。此后努力恢復室町幕府的舊秩序,與南方的武田信玄,東南的北條氏康多次作戰,其中與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合戰,[TodayOnHistory.com]與北條氏康的關東出陣——小田原攻防戰都是日本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
1577年,由于織田信長消滅室町幕府的舉動,謙信開始對織田信長進行遠征,并在手取川大敗織田軍(史稱手取川之戰)。但于次年在春日山城因腦溢血而死。
謙信雖然戰無不勝,被譽為“越後之龍”、“戰國最強”的武將,但是卻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尤其信奉佛教的戰神:毘沙門天,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高舉“毘”戰旗進行圣戰。由于崇尚“義”,其行為在戰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日本史學界的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斗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可謂是非常精辟的總結。
戰國無雙當中的上杉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