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僖
2013年2月16日,中國塑料之父、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徐僖逝世,享年93歲。
人物簡介
2月1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徐僖因病在成都辭世,享年93歲。
徐僖,1921年1月生于江蘇省南京市,是我國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李海大學科學碩士學位。
1947年,赴美留學,學成后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沖破重重阻擾回國。1953年春,高教部授命他在四川化工學院(1955年并入成都工學院,后名成都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籌建我國高等學校第一個高分子材料專業塑料工學專業,培養國內首批塑料專業高等技術人才。
1960年又出版了新中國高等工科院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長期從事高分子力化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礎理論、油田化學以及輻射化學等領域的研究。采用超聲波等力化學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難以用一般化學方法合成的具有特殊結構性能的有應用前景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提出通過氫鍵復合可以有效降低導電材料的結晶度,提高材料導電率,推動了快離子導體研究。獲得發明專利26項。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等20余項國家、部委、省級獎勵。曾被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徐僖是我國高分子領域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是我國高分子材料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塑料之父和學科領路人。
主要經歷
徐僖出生于南京。小學、中學、大學輾轉于上海、南京、重慶、貴州等地。對萬縣和重慶有很深的情結。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前3天,他隨父母逃難到四川,就讀于內遷到萬縣的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38年夏考入重慶南開中學,后來考入當時內遷貴州的浙江大學化工系,以后考入美國賓州李海大學化工系攻讀碩士學位。他為豐富實踐經驗,放棄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到美國柯達公司精細藥品車間實習。南開中學允公允能和浙江大學求是的校訓,使他在青年時代就具有無私無我,苦干實干,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鮮明個性。
1944年12月,日本侵略軍攻進貴州,他隨導師到內遷四川永川縣的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擔任助教。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侵華戰爭期間,徐僖顛沛流離、奔走東西,閱盡祖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景,使他把自己的未來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獲知新中國即將成立的喜訊,他毅然于1949年5月乘美國威爾遜號輪船回國。途經香港時,受到刁難和阻撓,幸得著名科學家侯德榜等人幫助,最后舍棄所有行李,隨身只帶一小箱筆記資料及一臺小打字機飛赴重慶,投奔父兄。由宋慶齡主辦的《中國建設》雜志曾向海內外報道了徐僖回國的消息。
1949年冬,徐僖受聘為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后受命籌建重慶棓酸塑料廠,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53年受命籌建中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專業。1957年以后,徐僖政治上多次遭受沖擊,在工作中也遇到重重阻力,但絲毫沒有動搖他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決心。1960年,他在下放勞動期間,編著出版了中國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被譽為中國塑料之父。文化大革命中,徐僖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飽受折磨,右眼因此成疾,且因得不到妥善治療而失明,但他仍然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為軍工單位和地方企業解決了許多重要技術難題,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和多項科技進步獎。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壓力進一步損害了徐僖的健康,他經常帶病工作。
1961年,徐僖又帶領團隊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高分子研究所;1989年創建我國高分子材料領域最早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僖所有的學生在提到川大高分子材料學科時,都會一臉驕傲地說:這是全國一流的。
1980年5月,徐僖因咯血不止,住院治療,切除了左下肺。2個月后,他不顧醫生勸阻,提前重返工作崗位。1985年國防科工委等授予徐僖國防軍工協作先進個人稱號。徐僖在高分子降解、共聚、氫鍵復合、高分子共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成功地研究開發了五棓子塑料,為國爭了光。
主要成就
●開拓高分子材料科學新領域
徐僖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即明確提出要重視力學與高分子化學兩個學科交叉領域,研究高分子材料在應力作用下的化學過程和現象,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和改性開拓新的途徑。當時國外在這一邊緣領域的研究亦處于探索階段。在長期的工作中,徐僖和他的助手采用超聲波、振蕩磨、高速攪拌等多種手段制得了10余種難以用一般化學方法合成、具有應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并提出了許多新的論點。研究成果被公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得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對三次采油所需高效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應用提供了新途徑。
●五棓子塑料
1944年,徐僖在就讀浙江大學化工系研究生時,曾跟隨導師侯毓汾研究五棓子染料。五棓子是漆樹科鹽膚木的蟲癭,是中國西南川黔山區的土特產,含有的大量五棓子單寧水解后可獲得3,4,5-三羥基苯甲酸。徐僖設想將3,4,5-三羥基苯甲酸通過脫羧制取1,2,3-苯三酚,用作制取塑料的原料。當時,中國石油缺乏,石油化工一片空白,市場上的塑料制品皆是洋貨。徐僖希望從利用五棓子這一豐富的土產資源入手,逐步創建中國的塑料工業。1947年赴美留學時,他將30多公斤五棓子夾在行李中帶到美國,利用美國實驗室設備繼續開展研究。1年后,他以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證實了自己的設想,通過1,2,3-苯三酚與糠醛的縮聚反應制得可與苯酚甲醛塑料媲美的五棓子塑料,出色地取得了碩士學位。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徐僖沖破重重阻擾回國。1951年春,徐僖提出申請開發五棓子塑料,不到一個星期即得到西南財經委員會批準。在重慶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徐僖在重慶大學化工系建立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棓酸塑料研究小組,采用自己設計的設備和工藝流程,利用國產五棓子和一些農副產品為原料進行五棓子塑料中試研究,同時培養生產技術骨干。他和干部工人一起勞動,拉板車、抬機器、安裝設備,無所不干。1952 年初,中試成功,徐僖受命主持建廠工作。1953年5月3日,重慶棓酸塑料廠正式投產。這是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南地區自己設計、完全采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第一個塑料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