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14日 (農歷正月廿一),中國美術館建成。
中央美術展覽館(中國美術館)同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農業展覽館等九座公共建筑被北京市政府根據中央的決定確定為十周年國慶十大工程項目。
主體大樓為仿古閣樓式,黃色琉璃瓦大屋頂,四周廊榭圍繞,具有鮮明的民族建筑風格。主樓建筑面積 22379 平方米 ,一至五層樓共有 20 個展覽廳,展覽總面積7000平方米,展線總長2110米。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近 10 萬余件,以新中國成立前后時期的作品為主,兼有國民初期、清代和明末的藝術家的杰作。1995 年新建現代化藏品庫,面積 4100 平方米。
2007年6月8日,中國美術館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1958年11月20日中國美術館正式動工建設。建筑工程部工業設計院總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戴念慈負責設計,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修建公司承擔施工。 1960年04月01日建設因建筑材料緊缺決定緩建,全面停工。1961年11月15日美術館主體工程項目竣工。1963年02月14日 文化部任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劉開渠兼任中國美術館館長,張諤任副館長。1963年03月23日舉行正式竣工驗收簽字儀式。 6月,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國家美術館地位及辦館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