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3日 (農歷十月廿二),國際數學泰斗陳省身逝世。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漢族,籍貫浙江嘉興,美籍華人,國際數學大師、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創始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丘成桐、吳文俊、廖山濤、鄭紹遠等著名學者都曾師從陳省身。
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興秀水縣。1922年秀州中學畢業,來到天津。1923年入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一中)。1926年畢業,入南開大學數學系,1930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入清華大學任助教,1931年開始攻讀研究生,師從中國微分幾何先驅孫光遠,研究射影微分幾何,1934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數學研究生。
1934年獲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獎學金(一說受清華大學資助),赴德國漢堡大學學習,師從著名幾何學家布拉希開,1936年2月獲科學博士學位;畢業時獎學金還有剩余,同年夏得到中華文化基金會資助,于是又轉去法國巴黎跟從嘉當研究微分幾何。
1937年夏離開法國經過美國回國,陳省身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后因抗戰隨學校內遷至云南昆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的西南聯合大學講授微分幾何。
1943年,應美國數學家維布倫之邀,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工作。此后兩年間,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證明高維的高斯-邦內公式(Gauss-Bonnet Formula),構造了現今普遍使用的陳示性類(一說陳氏特征類),為整體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
1946年抗戰勝利后,回到上海,主持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工作,此后兩三年中,他培養了一批青年拓撲學家。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遷往臺灣,陳省身應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所長奧本海默之邀舉家遷往美國。1949年夏,在芝加哥大學接替了E.P.Lane的教授職位;E.P.Lane正是陳省身的導師孫光遠當年在美留學時的導師;在此為復興美國的微分幾何做出了重要貢獻。1960年,陳省身受聘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為止。196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至1964年間,任美國數學會副主席。陳省身晚年的一項重要貢獻是1981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籌建以純粹數學為主的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他是第一任所長。
1984年退休,陳省身先后受聘為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名譽教授。1985年,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之聘擔任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同年南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自1986年起,中國數學會設立并承辦“陳省身數學獎”。
北京時間2004年12月3日19時14分,陳省身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逝世。陳省身先生逝世的噩耗傳來后,南開大學陷入悲痛之中。南開學子自發聚集到新開湖邊,點起燭光,悼念這么偉大的高尚的校友。南開大學設靈堂,大批群眾前來悼念。場面極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