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14日 (農歷冬月廿一),作家沙汀逝世。
1992年12月14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左聯”老戰士、著名作家沙汀同志,在成都逝世,終年88歲。
沙汀,原名楊朝熙,又名楊子青。筆名沙廷尹光。四川安縣人。1921年入成都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愛好新文學。1927年在家鄉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流亡到上海與友人創辦辛墾書店。1931年開始寫作,得到魯迅的指教。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早期作品有《法律外的航線》(1932年改名《航線》、《老人》、《戰后》等,意在反映當時的土地革命運動和農村社會的激烈變動,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概念化的傾向。1935年轉換創作手法,開始表現他熟悉的四川農村,連續發表《兇手》、《獸道》、《代理縣長》等短篇小說,取得成就,被視為左翼文學的新人。抗日戰爭爆發后,到成都協進中學任教,并從事文藝界的社會活動。1938年寫了《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反映大后方官場丑行,不久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年底跟隨賀龍率領的部隊轉戰晉西北、冀中平原。這段經歷為后來寫的《隨軍散記》(即《記賀龍》)和短篇小說《磁力》、中篇《奇異的旅程》(即《闖關》)積累了創作素材。[歷史上的今天TodayOnHistory.com]1940年回到重慶后,發表《在其香居茶館里》,通過小鎮上頭面人物的勾心斗角,暴露國民黨政府在兵役等問題上的弊端,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這類作品還有短篇《聯保主任的消遣》、《巡官》、《老煙的故事》等。抗戰勝利前后及解放戰爭時期,創作了短篇《呼嚎》、《醫生》、《范老師》等。長篇有《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3部,以《淘金記》的成就最為突出。沙汀以現實主義的方法深刻描繪了四川農村和城鎮的黑暗生活畫面,表現手法嚴謹、簡潔、含蓄深沉,在客觀冷靜的描寫中體現出鮮明傾向。擅長諷刺手法,情節集中,戲劇性強,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之間的關系描寫表達出感情。作品語言質樸、幽默、口語化,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他歷任西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作品仍以反映四川農村生活為主。1966年以前的優秀作品有《盧家秀》、《過渡》、《你追我趕》、《老鄔》、《摸魚》等。1976年以后,發表中篇《青桐坡》和《木魚山》等多部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