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3年前的今天,1901年12月11日 (農歷冬月初一),中國勞工運動領導人陳郁誕生。
陳郁(1901年11月11日-1974年3月21日),廣東寶安縣人。工人運動領袖、燃料工業部部長、煤炭工業部部長、廣東省委書記、省長。陳郁原名陳旭貴,1901年11月11日出生于一個貧苦海員之家。9歲入讀私塾兩年,便輟學勞動。12歲時因與地主的糾紛遠走香港,到一家機器廠當學徒,因受不了凌辱,后又15歲到一家香港汽車廠當學徒,并轉而到廣州汽車學校學習開車和修理技術,20歲時,因汽車公司破產失業。后來到英國“亞洲皇后”號當海員。次年他在船上認識了蘇兆征,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他參加了蘇兆征等發動的香港海員大罷工,罷工勝利后,1923年任香港海員工會亞洲皇后號支部負責人。1924年起任香港海員總工會干事、副主席、主席,1925年參加了震動中外的省港大罷工;后經陳權、梁祖貽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與同是共產黨員的楊杏娥結婚。1926年任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副主席、主席。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陳郁同志機智逃脫,轉入地下。10月,張太雷主持改組廣東省委,陳郁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12月11日張太雷、葉挺、葉劍英、楊 殷、黃平、陳郁等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起義后,陳郁被任命為廣州蘇維埃政府司法人民委員。起義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到失敗。陳郁指揮工人赤衛隊余部撤退后,在海員工人掩護下轉移香港。他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1931年1月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4月被派往蘇聯列寧學院學習,曾被王明打為右派。1939年11月,撤消右派處分并回國工作。1940年2月,到延安中央高級學校學習。1945年“七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先后在西北和東北地區工作。抗日戰爭后陳郁被派到東北。中國共產黨占領東北后陳郁負責恢復遼寧省煤礦的生產工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在東北建立了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
建國后,1949年任中央燃料工業部部長,1951年兼任中國礦業學院院長,1955年任煤炭工業部部長,1957 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廣東省省長,1961年任中南局第三書記、廣東省省長,1967年任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在黨的“八大”、“九大”、“十大”中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74年3月21日因患病毒性肺炎在廣州逝世,終年七十三歲。
評論:1925年省港大罷工,陳郁發揮了重要領導作用。那時他才24歲,多么年輕的領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