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5年前的今天,1939年12月1日 (農歷十月廿一),閻錫山策動晉西事變。
1939年12月1日,閻錫山命令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決死隊第二縱隊于5日進攻日軍,此舉將使該部置于日頑兩面夾擊境地。因此第二縱隊拒絕執行命令。閻便宣布第二縱隊為“叛軍”,下令“討伐”,以6個軍的兵力,向隰縣、孝義一帶的新軍攻擊。3日,王靖國十九軍、陳長捷第六十一軍將決死二縱隊一九六旅旅部包圍解決。第二縱隊苦戰突圍,部分轉入晉西北。閻隨即襲擊八路軍后方醫院,慘殺隰縣等6個縣的政府、犧盟會干部及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傷病員千余人。同時,閻令趙秉綬進攻晉西北抗日決死隊和第一一五師第三五八旅。在晉東南,閻軍孫楚部暗結日偽軍,進攻決死隊第三縱隊,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600余人,綁架千人。沁水、陽城、晉城、浮山、長治等抗日政權被摧毀。4日,孫楚搗毀南陽城犧盟會的《新生報》社,編輯王良被活埋。
晉西事變:也稱十二月事變,發生于1939年12月。在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抗戰期間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時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晉綏綏靖公署主任的閻錫山,幾乎動用了他全部晉綏軍(舊軍)進攻山西新軍,鎮壓與新軍一體的犧牲救國同盟會。新軍在八路軍的支援下奮起反抗。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妥善處理了這次事變,打擊了山西反共頑固派的妥協投降陰謀,發展了抗日武裝力量,鞏固了山西的抗戰局面,并爭取到閻錫山繼續留在抗日陣營,維護了中共與晉閻的統一戰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