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 (農歷十月廿四),楊師群教授的“反革命”風波。
楊師群希望這個意外襲來的事情早點平息
半個月前的一篇博客文章,徹底打破了楊師群的平靜生活。
楊師群是華東政法大學法制史研究中心的教授兼碩士生導師。他開設在某門戶網站上的博客,有個頗具學術意味的冗長名字,叫《還原歷史,正視當前,探索未來》。
這篇后來引發極大轟動的博文,就發在這里,標題叫《有同學告我“反革命”》。
在這篇博客文章里,楊如是描述他的一次遭遇:“……上《古代漢語》課的學生到公安局和市教委告了我,說我在上課時批評政府,上面已立案偵查。”
楊在這則博文里承認自己在上課時,“當然會批判一些與課文有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某些傳統文化問題上如果與當今有一些關系的話,我也會聯系當今和批評政府。”
他回憶某天下課時有兩位女生前來找他,“憤慨地指責我怎么能批評中國文化!批評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經含有淚水。”在博客里,楊估計可能就是這兩位女生去舉報的,他表示欽佩兩個女生熱愛傳統文化的勇氣,但無法理解她們的這種做法。
在這篇不到700字的博文最后,楊感嘆 “這種事情居然發生在21世紀的中國,發生在中國的大學校園里!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這篇博文于2008年11月21日下午4點19分上傳,11月25日晚7點多被隱藏。在上傳不到一周的時間里,點擊率和跟帖量迅速上升,在楊的博文后面,數以百計的跟帖展開火藥味極濃的爭論。
楊回憶,一些媒體人士也在博客上給他悄悄留言,希望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但已經慢慢平靜下來的他,拒絕了所有的采訪。
他對一位記者說,他判斷學校的態度還是在試圖保護他,他的動機也只是為了在私人博客上一舒胸臆,并不想擴大事態。11月25日晚,接到一位朋友電話提醒后,他甚至主動隱藏了這篇博客。
他同樣沒想到互聯網的巨大威力,會讓一篇博客迅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公眾熱議的話題。會在短短幾天內讓他的同行,王曉漁、張鳴等同樣棲身高校的學者先后參與進來,撰文抨擊這種告密現象。
事實上,這篇現在只有通過搜索引擎快照才能找到的博文,緣起于當天的一次談話。
兩次接踵而來的談話
那天是11月21日,恰好是周五,楊師群沒課。他接到電話,叫他去人文學院辦公樓,一進門,學院幾位院領導都在等著他。
一位院領導開門見山,說有學生直接向市公安局和市教委舉報你在課堂上的言論,現在有關部門已經就這個事情立案。我們現在主要跟你核實兩個事情,一是你是否在課堂上講了有關某非法組織的事情,二是你是否提到了某海外網站的事情。
楊回憶,他當即回答說不可能,關于前者他既不相信也不了解,根本不會去涉及,后者他也知道分寸所在,更不可能去碰。
談話很快就結束了,但這次和院領導十幾分鐘的接觸,讓楊師群心里很不平靜,教了近20年書,他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情。當天下午回到辦公室,他便發表了這篇博文,回過頭來看這篇《有同學告我是“反革命”》,楊承認自己當時比較激動,語句帶有情緒也在所難免。
第二天是周六,但楊師群的這個周末過得并不平靜。
這一天他被叫去談話,地點換到了華政長寧校區4號樓的校長室,分管教學的一位副校長在那里等他。和這位校領導一起在等他的,還有前一天跟他談話的人文學院領導、校教務處、保衛處等四五位領導。()
這次談話由這位副校長主導,內容還是集中在對前一天那兩個問題的核實上,問是否在課堂上談過某非法組織的問題,楊再次否認。()
這次談話不到半個小時,讓楊覺得不安的是,他發現一位領導手里似乎拿著一份筆錄材料,他估計是舉報他的學生寫的。
楊心里覺得難過極了,他反復對這位校領導說:“發生這種事情真是一種悲哀啊。”
這位校領導也是他在法制史研究中心的同事,最后也安慰他,說我們也只是核實一下相關問題,沒其他意思,以后上課應該多講主流的東西,更要盡量少講和課本無關的內容,對大一的新生們尤其要注意,千萬要記住:“學術有自由,課堂也有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