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9日 (農歷十月十四),美國提出“星球大戰(zhàn)”新計劃。
1991年11月19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最近經過協(xié)商,初步批準一項“星球大戰(zhàn)”新計劃,其主要內容是以250億美元的資金,在90年代部署陸基反導彈體系,以保護美國免遭可能的導彈襲擊。此間報界指出,一旦此項計劃被批準,美國的戰(zhàn)略防御計劃(俗稱“星球大戰(zhàn)”計劃)將從研究階段進入實際部署階段。
這項新計劃與8年前里根總統(tǒng)提出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構想有所不同,其規(guī)模要小得多。1983年,里根在他的戰(zhàn)略防御倡議中曾提出,要在空間和地面建立大規(guī)模的、以定向能武器為主的新型反導彈防御系統(tǒng),以攔截并摧毀來襲導彈彈頭。按照設想,這個系統(tǒng)將對敵方導彈飛行的各階段實行多層攔截,以求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為此,五角大樓成立了戰(zhàn)略防御局,每年以巨額撥款從事研究發(fā)展工作。但這個計劃耗資驚人,技術難題多,屢遭國內軍政界人士的批評。布什政府上臺后,曾對戰(zhàn)略防御計劃作了調整,提出了“燦爛卵石”的概念,即把重點放在在太空部署大量小型高智能攔截導彈截擊對方核導彈,以此作為“星球大戰(zhàn)”的第一階段實施計劃。
現(xiàn)在的新計劃與原計劃不同。首先,用于反導彈防御的攔截導彈將以地面為基地,而不是以太空為基地。此間分析家認為,這一計劃之所以被采納,是因為不少人對“愛國者”反導彈導彈在海灣戰(zhàn)爭中的效能產生好感,因此認為陸基攔截導彈可以比較現(xiàn)實地實行反導防御功能。據(jù)稱,擬議中的攔截導彈在速度、飛行距離和精確度上要遠遠超過“愛國者”導彈。根據(jù)計劃,美國打算在1996年先在北達科他州的大福克斯空軍基地部署100枚攔截導彈,之后還要在其他地區(qū)再建立5至6個同樣的基地。戰(zhàn)略防御局估計,第一個基地的耗資將近100億美元,6個基地總耗資為250億美元,但科學界估計總費用需要600億美元以上。
其次,新計劃的目標是實行“有限防御”,重點是防備“意外發(fā)生的”和“不負責國家”進行的導彈襲擊,而不是主要針對蘇聯(lián)的核打擊。據(jù)稱,隨著蘇聯(lián)政局的變化,美國對導彈和核武器的擴散越來越擔心,新計劃的任務是防御數(shù)量有限的來襲導彈,而不是里根原設想的防御蘇聯(lián)成千上萬彈頭的進攻。
但是,這項新計劃能否實現(xiàn),還有不少未定因素。許多持異議的批評者認為,所謂“意外發(fā)生的導彈襲擊”幾乎不可能發(fā)生,而且在本世紀內,預計沒有一個所謂的“不負責任的國家”有可能擁有能夠威脅到美國安全的遠程導彈。因此,在今后討論預算撥款時,對于這項“花錢多而并無實際需要的”反導新計劃將會發(fā)生激烈的爭吵。
此項新計劃還提出了一個與1972年反導彈條約相抵觸的問題。按照蘇美簽訂的該項條約,各方僅能建立一個反導基地,如果美國計劃建立5至6個反導基地,勢必要同蘇聯(lián)重新談判修改條約的條款。此間專家認為,該條約是軍備控制的基石之一,如作修改并對某些限制性條款任意開禁,其后果難以設想。因此,不論“星球大戰(zhàn)”計劃如何花樣翻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會引起國內外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