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1月14日 (農歷十月初一),劇作家羅伯特·舍伍德去世。
羅伯特·舍伍德
1955年11月14日。4次獲普利策獎的59歲的舍伍德死于心臟病發作。他出生于一個富有幽默傳統的家庭--他父親創辦了《哈佛諷刺報》而他的悲劇和喜刷作品都是出類拔萃的。
身高兩米的舍伍德在戰爭情報處工作。他結識了羅斯福并負責起草他的講稿。1949年他寫了《羅斯福和霍普金斯》并因此獲普利策獎。他一連寫了3部劇本,《白癡的歡樂》、《亞伯-林肯在伊利諾斯》和《不會有夜晚》都獲得了普利策獎,然而他最偉大的作品《石化林》卻沒有得獎。該劇揭示了大蕭條時期人們的幻想。
舍伍德(1896-1955),美國劇作家,其作品反映了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關切。在米爾頓學院和哈佛大學上學時,成績不佳,但在表演上卻表現出色。1917年未畢業就應征入伍,到法國服役,曾被(毒氣熏倒,1919年退役)1919-1920年任《名利場》雜志戲劇編輯,并與同事D-帕克、R-本奇利一起加入紐約文學界一個小團體阿爾貢金圓桌午餐會。1920-1924年任幽默雜志《生活》副主編,1924-1928年任主編。所寫第一個劇本《通往羅馬之路》(1927)批評戰爭的無聊,這一主題后來貫串在他的許多劇本中。《石化林》(1935)、《白癡的歡樂》(1936)中描寫的主人公都是自命清高的青年,最后認識到他們自己是失敗者,而為同胞作出自我犧牲。《亞伯-林肯在伊利諾伊》(1939)、《不會有夜晚》(1941)中的和平主義主人公決定起來進行戰斗,作者的論點是一個人只有為他人犧牲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他寫的《林肯》一劇使他被介紹給E-羅斯福并最終成為F-羅斯福總統的講稿起草人和顧問。由于他的努力使受雇為政界名流代寫文章的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1940年任陸軍部長特別助理,1941-1944年任陸軍部情報局海外分局局長,1945年任海軍部長特別助理,他戰時在F-羅斯福身邊工作,掌握了大量材料,寫出《羅斯福與霍普金斯》,除《我們生活中的黃金歲月》(1946)獲得學院獎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沒有寫出什么精彩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