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農歷九月初八),貴州廻龍潭古泉水發生百年罕見的斷水。
2008年10月6日,位于貴州織金縣城中心地帶的廻龍潭及相距數百米的一口老古井突然斷水,導致全城10余萬居民飲水困難。
據了解,這次斷水與地質的變化有密切關系,織金縣城南門沙井巷一帶,9月27日凌晨突然發生地陷,導致3戶居民樓房懸空水上,此后,就開始出現了斷水情況。
經過專訪和勘察,專家們發現廻龍潭斷水之后,縣城南面的四方井和織金河對面的雙潭對鏡,三潭滾月等井泉,水量卻明顯增加了,估算了一下,這幾個地方的水的總量和廻龍潭消失的水量,大體是相當的,這說明,廻龍潭的消失,并不是龍吸了,也不是得罪天公和龍王,更不是不翼而飛,而是改變了方向。為什么會改變方向呢?主要是管道被堵住了,廻龍潭斷水后,其他幾個潭的水量增大,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然而堅硬的巖溶管道,為什么會發生塌陷,以致于堵塞水路呢,巖石,我們表面看來,巖石堅固無比,,但受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巖石的節理、裂縫各種結構是非常發育的,它的頂板上會形成很多石林、石鐘乳之類的東西,在它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到一定程度,它就會垮塌。專家指出,這種垮塌所造成的堵塞,并不是永久的,而是隨時有可能發生松動或位移,特別在豐水季節來臨時,上游來水量大,一旦疏通了管道,廻龍潭的水位可能再次恢復。
由郭沫若題寫的廻龍潭碑文
點評:地質災害日益多發,我們要注意保護環境,愛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