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4年前的今天,1940年10月6日 (農歷九月初六),新四軍獲黃橋決戰勝利。
參加黃橋反頑戰役的部隊(騎馬第一人陳毅,騎馬第二人粟裕)
1940年10月6月上午,新四軍停止了對國民黨軍韓德勤部的追擊,主動結束黃橋戰役。自新四軍攻占黃橋后,韓德勤先是派人與新四軍談判,擬定防區,繼又破壞協議,向新四軍進攻。新四軍擊退韓部進攻,井乘勢攻占姜堰。
攻占姜堰后,為保持政治上的主動,新四軍聯絡各界紳民代表向韓德勤發出呼吁,要求重開談判,解決爭端,并于9 月30日退出姜堰,滿足了韓德勤提出的談判條件。然而,韓德勤卻視新四軍和平解決爭端為軟弱,于當日向新四軍發起進攻。
新四軍首先爭取了李明揚、李長江的蘇魯皖游擊總隊、陳泰運的稅警團等國民黨軍隊保持中立,然后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殲擊頑軍。戰斗打響后、第一縱隊經過3小時激戰,全殲了韓德勤部主力獨立六旅,斬斷了韓德勤進攻的右翼。接著,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又圍殲了其第三十三師主力,并向東全力圍攻野屋基一帶的第八十九軍軍部及第三四九旅。
經過一夜激戰,6日晨,韓德勤部第八十九軍軍部被徹底殲滅,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落水而死,第三四九旅也大部被殲,韓德勤率千余人向興化逃竄。為擴大戰果,新四軍猛追韓德勤余部,占領海安。在到達東臺后,新四軍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于當日停止了追擊、主動結束了這場決戰。
黃橋決戰,共殲國民黨軍1.1萬余人,俘團長以上軍官10余名,其中包括其第三十三師師長孫啟人、九十九旅旅長苗瑞林等,繳獲長短槍3800余支,輕重機槍189挺,山炮3門,迫擊炮59門,還有大量彈藥和軍需物資。
參加黃橋反頑戰役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