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3日 (農歷九月初四),巴以簽署臨時和平協議。
1998年10月23日,經過9天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一項巴以臨時和平協議終于在白宮簽署。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協議上簽字。
簽字前,巴以美三方領導人分別發表了講話,對這項協議給予積極評價。克林頓指出,這是一項“重建信任并重新點燃希望的協議”。阿拉法特認為,這項協議是“偉大的、積極的”。內塔尼亞胡說,“今天是以色列和我們整個地區都更安全的日子”。
這項“土地換和平”的協議是在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多次參與下達成的。據報道,協議主要內容包括:
———巴勒斯坦制定一個安全計劃時間表,并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監督下,逮捕恐怖分子,收繳非法武器。以色列不再要求引渡這些恐怖分子。
———以色列在12周內撤出約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將目前巴以共管的14.2%的土地交還巴方。
———巴勒斯坦刪除其憲章中的反以條款。
———以色列釋放關押的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中的750人。
———允許巴勒斯坦在加沙和西岸地區修建機場和建立工業園區。
———為來往于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開放兩條安全通道。
———以色列承諾進行第三階段撤軍談判。
此間輿論認為,這次談判成果來之不易。會期原來預計4天,但由于巴以雙方分歧較大,特別是19日發生在以色列的手榴彈爆炸事件,為和談蒙上了陰影,會期一延再延,并不時傳出會談可能破裂的消息。
約旦國王侯賽因也應邀出席簽字儀式。他受美國邀請,兩次加入談判,為巴以會談取得成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