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2日 (農歷九月廿五),坎昆會議召開。
坎昆是墨西哥的旅游勝地,它坐落在墨西哥東南的海面上,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島,從高空俯瞰,它宛如萬頃碧波中游動著的一條水蛇。1981年10月22日,這個美麗迷人的小島更加受到世人的矚目,因為在這里召開了第一次包括中國在內的由14個發展中國家和8個發達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參加的“關于合作與發展的國際會議”——“坎昆會議”。
這次會議是在南北雙方經濟關系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召開的。眾所周知,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取得了政治獨立后,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對發達國家的依附程度也有所降低。它們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別達到5.6%和5.3%,高于發達國家的5%和3.1%。它們的國民經濟結構和商品出口結構也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到1979年,這些國家的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增至21%。
但是,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并未隨著上述情況而改變。發達國家通過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的活動,在世界經濟的各個領域繼續處于壟斷地位。發展中國家在生產、貿易、技術、以及貨幣金融等方面,都受到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待遇。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利潤,要比對發展中國家本身投資的利率高一倍左右。
鑒于上述原因,廣大發展中國家迫切要求改變舊的國際經濟關系,擺脫對發達國家的依附。這一斗爭早在50年代萬隆會議期間即拉開了序幕,70年代初,又有了新的轉機。1974年,在聯合國第6次特別會議上,發展中國家明確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主張,并通過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迫使發達國家首次正式承認經濟上的不公正對世界安全與和平造成了威脅。1979年,發展中國家又提出了全球性國際談判的建議。同年,第34屆聯大通過了要發動全球談判的決議。但由于美國的強硬態度,1980年的第11屆特別聯大和第35屆聯大都未能就全球談判的議程和程序達成協議。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和奧地利等11國外長在1980年底和1981年初兩次開會,籌備召開坎昆南北首腦會議。
在正式的首腦會議上,與會各國政府首腦以“建設性和積極的精神”就南北經濟關系談了自己的看法,發展中國家希望通過對話緩和南北矛盾,縮小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加速民族經濟的獨立發展。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中國政府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五項原則。西歐、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注意到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張加強南北合作改善國際經濟關系,此次會議為期兩天。會后,由于80年代初發達國家陷于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衰退,其政府精力主要集中于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無暇顧及南北關系。再則改革舊秩序勢必影響發達國家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往往不肯在實質性問題上讓步,拒絕或敷衍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要求。坎昆會議最后僅僅重新肯定了在聯合國支持下全球談判的可取性和緊迫性,對全球談判起到了一定的政治推動作用。
不過,在坎昆會議上,發展中國家首腦和發達國家首腦能夠坐在同一張談判桌上,正式地專門討論南北關系問題,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乙巳年九月初二日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