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1年前的今天,1943年1月31日 (農歷臘月廿六),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鮑魯斯率殘部向蘇軍投降
1943年1月31日, 處于寒冷和彈盡糧絕境地的斯大林格勒德國占領軍,已向蘇聯軍隊投降。自從去年11月蘇軍包圍了該城市后,納粹幾乎斷絕了軍需供給。戰爭如此激烈,以至于德軍無法接近空投在地上的少量供應品。最后,定量減少到幾盎司的面包。9萬多德軍被凍死或餓死,在最后3個星期的戰斗中, 還有10萬人喪生。戰斗后期就任陸軍元帥的弗雷德里希-馮-鮑魯斯的投降行為使希特勒大為惱火。因為德軍元帥還未曾有過投降之舉。鮑魯斯曾幾次請求放下武器,但希特勒都沒有答應。“投降是不允許的”,希特勒命令道:“第六集團軍應堅守陣地直到剩下最后1個人,最后1發子彈。他們的堅持將對建立一個防御前沿和拯救西方世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可這一次,鮑魯斯沒有遵命。斯大林格勒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42年秋至1943年春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蘇軍對德軍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1942年7月中旬起,德國相繼投入150萬大軍妄圖一舉攻占該城,然后包抄莫斯科。蘇軍和該城人民浴血奮戰,重創德軍有生力量。11月19日蘇軍反攻,12月即完成對敵包圍。1943年1月10日凌晨, 蘇軍開始用5000門大炮轟擊陷入包圍中的德軍。在炮兵的掩護下,蘇軍的坦克和步兵發起沖鋒,德軍全線潰退。 1月31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德軍全部被殲,整個戰役共殲滅德軍33萬人。從此,蘇軍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戰略形勢。這次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蘇軍戰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沖鋒
德軍被俘軍官2500多名,其中將軍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