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英
2013年1月28日,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許良英逝世。中國著名科學史家,《愛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編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研究員,著名科學家束星北和王淦昌的學生。 1940年,到達貴州遵義。
1942年,浙江大學物理系畢業,主要研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在目睹國民黨抓壯丁之后,婉拒王淦昌教授要他留校任教的邀請,毅然離開了浙大,去桂林尋找中共地下黨,急得愛才心切的王教授登報尋他。
1945年,他返回浙大任物理系任教。
1946年夏天,他甘冒風險去重慶的新華日報社,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幾經周折,終于如愿以償。
1947年,他擔任中共浙江大學支部書記。在轟動全國的于子三事件中,作為中共地下黨的負責人,他發起領導了浙大學生罷課、教授罷教等行動,引爆了反對非法逮捕、反對特務暴行、反對屠殺青年的全國性學生運動(遍及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許多城市)。此后,他歷任浙大地下黨總支書記,中共杭州市地下黨青委委員兼大專區委書記等職。
1949年5月后,他改任杭州團市委學生部部長,與時任杭州團市委組織部部長的喬石同事。
1952年,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指名調他到中國科學院工作。
1953年,他擔任《科學通報》編輯室主任。
1955年,因為介紹胡風分子方然入黨,在反胡風和肅反運動中被批判和停職審查一年。
1956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自然辯證法研究室創建時,他與于光遠共同擔任負責人。
1957年,因為反對反右運動,他被打為科學院第一右派。聲討其罪責的文章刊登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要媒體的顯著位置。
1958年,因抗拒強迫勞改的處置,他被開除公職,被迫回老家(浙江臨海縣張家渡鎮)農村勞動改造。
1978年,恢復黨籍,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6年,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專文《北京的愛因斯坦傳人:一個為真理奮斗的叛逆者》,講述許良英的生平故事。
2013年1月28日13點25分,許良英先生在北京海淀醫院去世,終年93歲。
長期從事科學史、物理學思想史和科學哲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愛因斯坦的思想、科學和
社會的相互關系、科學史的分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主要是科學哲學方面的論述)一出版,就吸引了正在發動思想解放運動的胡耀邦的注意。1977年,胡耀邦向人推薦這本書,說里面有些文章他讀不懂,但讀懂的對他都很有啟發。1980年,在胡耀邦倡議下,中共中央書記處請科學家講授科技知識,第一講是科學史,許良英參與講稿的寫作。通過對中國和世界近代史、近代科技史的反思,許良英在講稿中特意提出:科學與民主是現代社會賴以發展,現代國家賴以生存的內在動力。同時,許良英在試論科學和民主的社會功能這篇著名的論文(《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年第1期)里進一步闡述了這個觀點。
1986年,許良英在雜志上發表訪談為自由正名,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這些概念不是資產階級的,而是全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思想界引起深遠的反響。
后來,許良英又以敏銳的目光、以對改革開放的高度責任感發表駁民主緩行論(1988)、沒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1992)和人權概念和現代民主理論(1993)等影響廣泛的文章。
許良英關心社會現實,說真話,求真相,做真人,盡力推動中國的社會進步。他以魯迅的一句話 肩住黑暗的閘門為座右銘。
許良英密切關注思想和學術問題,2010年,和學者邵建爭論,提出走出復古迷津,重新回歸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