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前的今天,1924年1月24日 (農歷臘月十九),彼得堡改稱列寧格勒。
圣彼得堡市涅瓦河岸邊的著名古建筑彼得保羅要塞,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定都200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圣彼得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里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1918年3月,首都從這里又遷回莫斯科。1924年列寧逝世后,人們深切懷念這位革命領袖,正如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說:這里每一塊石頭都記得列寧。為了紀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就是俄語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24日,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圣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名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圣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圣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里曾上演了最悲壯的一段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希特勒揚言:“讓彼得堡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羅斯人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城市的人們每天只能得到25克面包,許多人被餓死,凍死。但蘇聯紅軍不屈不饒,拼死反抗,沒有讓敵人再前進一步。列寧格勒保衛戰終于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痛苦的代價:約有70萬人在圍困中死去,3200幢建筑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后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估計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