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有哪些 考生家長注意提高警惕不上當
2021年的高考順利告一段落,但是要注意高考詐騙,高考招生中騙子們正是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絞盡腦汁,騙術疊出。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有關于2021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有哪些,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大家有所啟示。
2021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有哪些
1、偽造錄取通知書
詐騙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類似此類騙局的手法還有制造虛假的釣魚網站,騙子的目的就是騙取學生的生活費、學雜費。
2、“野雞大學”假冒正規院校招生
“野雞大學”也稱“虛假大學”“學店”,其以謀利為目的,通常采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亂發文憑。這些學校都是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偽造售賣虛假學歷文憑證書、涉嫌非法招生或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
這類“野雞大學”在全國各地招募招生代理,會把自己和某些知名的正規大學混在一起,借助電話和網絡進行招生從而騙取學生學費,2018年人民日報發布的“虛假大學名單”中,全國有381所“野雞大學”進入黑名單,其中不乏“北京工商管理大學”這樣名字聽起來如雷貫耳的虛假大學。
3、軍事、國防、公安、藝術類院校提前錄取
詐騙分子冒充某大學招生辦,打電話給受害人,稱因部分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錄取狀態為"自由可投”;或有些自稱內部人士,謊稱軍校、警校有“內部指標”,如果想被學校錄取,需提前交納學費或交錢疏通關系等,否則有退檔無法錄取的風險,為打消受害人顧慮,詐騙還通過QQ或微信給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學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當即交付保證金,從而被騙。
4、分數不夠,花錢可“補錄”
“補錄”騙局常常出現在高考志愿錄取結束后,騙子對考生家長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家長錢財,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種借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
5、憑借“定向招生”詐騙
一些詐騙分子利用國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騙考生和家長,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所謂“定向費”,以騙取考生家長的錢財。
6、打著“預科生”的幌子進行詐騙
國家規定不允許超計劃、無計劃招生,根本沒有所謂的“預科生”,以“預科生”名義進校后不能辦理錄取手續,不能取得學籍。一些不法分子借機而動,四處搜羅生源,向違規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長收取巨額好處費、信息費。
7、混淆教育模式行騙
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是多樣的。一些招生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家長花錢后,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之后才發覺上當受騙:就讀的根本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網絡學院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8、自費出國留學“黑中介”
近年來,很多學生在高考后選擇自費出國留學,這便催生了大量的留學中介機構,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上的留學中介機構良萎不齊,甚至有一部分是沒有資質的“黑中介”,謊稱可以辦理出國留學業務招搖撞騙。
9、謊稱幫忙申請助學金、補貼
詐騙分子自稱為教育局或學校招生辦的工作人員,可以對困難考生或者成績優異的考生提前發放助學金、獎學金,聲稱再不領就要過期,考生如果想領取該助學金、獎學金需要提前將學費等匯入學校賬戶,然后詐騙分子指引考生進行轉賬匯款,從而完成詐騙。
以上就是查字典網的小編整理的2021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多多關注查字典。
【2021高考招生常見騙局有哪些 考生家長注意提高警惕不上當】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