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 朗讀者膾炙人口的經典語錄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制作人,邀請到了很多名人來做嘉賓。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大家快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吧!
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
《朗讀者》第一期主題詞——遇見
節目卷首語: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那是學生時代的事情,或者說它只屬于一小部分人。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
節目開場白:
大家好,我是董卿。今天,是朗讀者節目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后,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也希望從今天開始,《朗讀者》和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讀者第一季第一期,我們的主題詞是遇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那么,《朗讀者》遇見了你們,又會怎樣呢?
《朗讀者》第一期【遇見】經典語錄
1、只要你是個正直的孩子,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傳志父親對柳傳志說的話
2、人生不可測,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董卿
3、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董卿
4、如果美麗只是簡單地用來做展示,也許它的意義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麗能夠轉化成一種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讓自己變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了。——董卿
5、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張梓琳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
6、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許淵沖
《朗讀者》第二期主題詞——陪伴
節目卷首語:
為什么是陪伴?其實我們每一期的主題詞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有時候為了一個主題詞會反反復復討論很長時間,但是陪伴是最早確定下來的主題詞,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我們的朗讀者,鄭淵潔、喬榛都談到了自己,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在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乃斌,一個在八個月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
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節目開場白: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在顧城的詩里,陪伴就是這樣簡單而美好。
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陪伴,比如說這會兒,你我之間是一段短暫的陪伴;比如說我們的學生時代,和我們的同學,那是幾年的陪伴;還有一種陪伴,是生命里血脈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們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陪伴。
那么,下面,我們有請第一位嘉賓……
《朗讀者》第二期【陪伴】經典語錄
1、“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兒!”——楊乃斌朗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么》
2、這個世界上絕了哪種生命形式都會導致地球毀滅。獅子和螞蟻一樣偉大,小草和人類一樣重要。——鄭淵潔
3、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林清玄《百合花開》
4、要是沒有兔子和鷓鴣,一個田野還成什么田野呢?他們是最簡單的土生土長的動物。——梭羅《瓦爾登湖》
《朗讀者》第三期主題詞——選擇
節目卷首語: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徐靜蕾選擇了挑戰和變化;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節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選擇。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朗讀者》第三期【選擇】經典語錄
1、有人說“不瘋魔,不成活”,我很享受在這種若隱若現當中左右徘徊,這是我表演的語境,也是我的選擇。——王千源
2、你用最不敬業的精神去演戲,結果世界上最單純的觀眾,用這么炙熱的心情去觀看,真不次于在犯罪。——王千源
3、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梁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于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秦玥飛等朗讀遲子建的《泥濘》
4、腳踏大地,泥濘,我相信一定會磨礪他們的青春,讓他們的人生煥發出與眾不同的光華,這光華也必將與我們的時代交相輝映。——董卿
5、人的一生,總是在尋找一種平衡,忠貞的人,永遠會得到忠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來結束。——麥家
6、我慢慢去想奶奶講的那個神話,我慢慢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奶奶的星星》
7、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和擁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擁有深厚的學識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康震點評《陋室銘》
8、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么,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恒久平靜的善良;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一個在日后回想不讓自己后悔的選擇。——董卿
《朗讀者》第四期主題詞——禮物
節目卷首語: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
父母無私的愛的養育;經歷苦難之后的成長;不斷地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于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
在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趙家和教授,雖然他已經在五年前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他所播種下的一顆善的種子,是留給這個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禮物。
用純凈之心去創造、去發現、去感悟,你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禮物。
節目開場白:
我們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禮物。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那在我們今天的節目時間里,就讓我們一起去打開一個個色彩各異,卻同樣充滿情感的禮物。
第四期開始之前,《朗讀者》還錄了一段花絮。
董卿說:
二十一年,似乎應該到了一定的時候,我終于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做一檔自己想要做的節目。
很感謝我的父母,他們讓我懂得了我們不只是靠吃飯活著,除了吃飯,我們還需要別的東西來滋養我們,讓自己成長、壯大,變得更加完美。
閱讀是為了讓我們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牧羊人的奇幻之旅》里面有句話:當你真心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朗讀者》第四期【禮物】經典語錄
1、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于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自己心靈的一份禮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禮物》
2、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開場白
3、她叮囑我:“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倪萍朗讀《姥姥語錄》
4、其實,當一個人真的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什么也帶不走的,唯一能帶走的就是心底里存下來的那些記憶。——董卿
5、五大博物館就是: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冬宮(又名阿爾米塔什博物館)。聯合國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正好一個國家一座。所以,我開玩笑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不能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單霽翔
6、這句話背后其實自有真意。沒有強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的強國。——董卿
7、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畢淑敏《握緊你的右手》
《朗讀者》第五期主題詞——第一次
節目卷首語:
我們這期的主題詞是第一次,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
就像這次記憶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像劉震云,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
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于他自己一場音樂會,但是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
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
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節目開場白:
我們今天這一期的節目的主題詞是“第一次”。
我們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它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是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
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可復制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朗讀者》第五期【第一次】經典語錄
1、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氣的,但第一次也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是升華。很多時候,個人的第一次也帶著深深的時代的烙印,甚至是國家的記憶。就讓我們去感謝這些機遇,也感謝賦予了這些機遇的我們偉大的時代。——開場白
2、有些你認定為能做的東西,要堅持,而堅持下去,我覺得就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王學圻
3、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么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選自《平凡的世界》
4、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后面還有三個,“不后悔”,努力去做吧。——董卿
5、董卿:“許老師的這人生的第一場屬于您的音樂會,似乎來得晚了一點,到您七十歲那年才……”
許鏡清:“也不晚,我想只要我活著就不晚。”
董卿:“對,只要開始去做了,永遠為時不晚,而且也許在這個時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6、說著說不著,不在于話語量,而在于最根本的那一句話。臧克家先生寫過,有的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在活著。其實書和電影都是為了讓那些應該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書和電影里,永遠地活下去。——劉震云
7、我覺得京劇是鄉音,既是故鄉的聲音也是祖國的聲音。——王佩瑜
《朗讀者》第六期主題詞——眼淚
節目卷首語: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主題詞選擇的標準,首先是它的情感張力,我希望所有的觀眾在聽到這個主題詞的時候,都會有很豐富的生命聯想——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比如說眼淚。
這期節目當中,張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爭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說:她過去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昂起頭,不讓眼淚流下來;導演陸川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愛流眼淚,所以有時候,他會抗拒眼淚;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著自己眼淚的優秀的演員,這一次在我們的現場,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淚,都屬于她自己。
眼淚是無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著最豐富的生命的色彩。
節目開場白:
我們本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眼淚。說到眼淚,你會想到什么呢?
軟弱?眼淚有時候是軟弱、有時候是堅強;有時候是懺悔、有時候是寬容;有時候是羞怯、有時候是勇氣;有時候是失敗、有時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而當我們要謝幕的時候,也將會在別人的淚水里告別一樣。
那今天,就讓我們在一顆顆晶瑩的淚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實的生命印記。
《朗讀者》第六期【淚水】經典語錄
1、我花了兩年半時間拍這個電影,不是為了讓人哭的,而是讓人去想的。——陸川朗讀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
2、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們有的人,也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人,如果你們的爹娘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不晚,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話,后悔都來不及。——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
3、《生如夏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度過我們的一生,又應該怎樣面對我們生命終結的那一刻。我想只有非常曠達地,非常自如地來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們自己的內心還有我們走過的路,我們才能深刻地理解泰戈爾的這首《生如夏花》。——康震
4、人的心靈應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斷接納希望、勇氣、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風華長存。我們也從一位科學家的眼淚當中,感受到了一個人愿意為了理想奉獻終身、矢志不渝的情懷。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愿意含著眼淚繼續奔跑的人。——董卿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詞——告別
節目卷首語:
告別是一種心情,告別也是一種決定。
南飛的大雁是對北方寒冷的告別;
秋天的落葉是對炎熱夏的告別;
雨季是對干旱的告別;
彩虹是對風雨的告別;
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是對迷失的告別;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豪邁的告別;
每一次的告別,都有一個故事,或激情燃燒,或凄美動人,或驚心動魄。
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節目開場白: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同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和唐琬之間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在這期節目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軒,他向我們娓娓道來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也讓我們仿佛明白了一個道理“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朗讀者》第七期【告別】經典語錄
1、“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海子
2、“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楊絳
3、人這一生早晚會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而無論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面對,告別多少有些傷感,但是告別也蘊藏著希望。每一段告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開場白
4、我從不奢望,活在夢中那么長,從不沉溺在每個綺麗幻想,早已習慣痛苦,不再害怕憂傷,不過是換個衣箱換間房,那又怎么樣。——《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
5、堂吉訶德有不可動搖的信仰,他堅定地相信,除他自身之外還有一種東西,是永恒不變、普遍存在的,那是需要靠我們堅定地追求才能獲取的。——董卿引楊絳先生序言
6、大自然就是這樣在告別過程中完成它的季節輪替的,其實人類社會也一樣;其實在天空下的,不是山也不是水,是什么,是滿滿的各種各樣的告別。——曹文軒
7、作為一個作家我知道,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曹文軒
8、我記得在阿拉曼英聯邦士兵墓地當中有這樣一條墓志銘,它說,對于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于我,你是整個世界。——董卿獻給戰士的母親
《朗讀者》第八期主題詞——勇氣
節目卷首語:
就像茨威格所說“勇氣是逆境當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筆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
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里。
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節目開場白:
本期《朗讀者》的主題詞是——勇氣。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艷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贊美著勇氣。
莎士比亞說“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會膽怯”。
試想一下,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那很多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在本期的節目時間里,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讀者身上的勇氣。
《朗讀者》第九期主題詞——家
節目卷首語:
家是什么?
家是靈魂棲息的彼岸,是心靈停泊的港灣;
是我們在風雨中的想念,是挫折痛苦后的溫暖。
倦鳥歸林是家、魚翔淺底是家、落葉歸根是家,
每個生命都有歸宿,每個家庭都有不同。
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個不同的“家”,看家里的知冷知暖,庭前的云卷云舒。
節目開場白:
家,簡單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莫爾說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而中國古人則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的紐帶,在今天的這期節目里,讓我最有感受的是作家梁曉聲的那句話,每一個人都有現實的家園,書本可以構建一個精神家園。家,真的是一個充滿內涵又充滿溫暖的詞。
《朗讀者》第十期主題詞--味道
節目卷首語:
味道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格調,是一種氣質,將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會變得豐富多彩,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一種味道,
窗含西嶺千秋雪也別有風味,
踏雪尋梅是一種味道,
門泊東吳萬里船也妙味橫生。
滿目蒼桑是一種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種味道。
不同的味道能勾兌出不同的人生,總有一種味道會讓你流連忘返,讓你心情蹁躚。
也總有一些味道給予警示,讓我們避而遠之,洗凈它們,重獲新生。
——董卿朗讀者《味道》
節目開場白:
生活的味道,文字的味道,總有一種味道讓你流連忘返!
朋友,你喜歡什么味道呢?
《朗讀者》第十期嘉賓張小嫻曾經說過:“會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他身上的味道。”
電影《阿甘正傳》里有句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
《朗讀者》第十一期主題詞--那一天
節目卷首語:
今天的主題詞是——那一天,那一天是你我的記憶,也成就了現在的你我。
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
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里不可復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對行刑隊時,想起了父親帶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這是《百年孤獨》里,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回憶。
“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戲。”那是《社戲》里,訊哥獨特的記憶。
而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安文彬作為中英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的總指揮,說起那一天,他熱淚縱橫,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為了那一天,一個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的,力挽狂瀾的,全新蛻變的那一天。
但其實無論偉大還是平凡,那一天都因為他的獨特性,被標注在了時光的日歷上,它注定了我們是誰。
你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節目開場白:
今天的主題詞是——那一天,那一天一定是你難忘的一天,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也許是洞房花燭夜,也許是十九世紀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在左岸咖啡館構思著傳世之作,也許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類的一大步被載入史冊。
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轉的一枝。
今天,就讓我們和每一位朗讀者一起來回顧那一天。
節目中插播:
從1984年,中國人第一次登上南極喬治王島到現在,南極科考隊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把足跡留在了那樣一個充滿科學之謎,冰封雪埋的世界里。
雖然說那一天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那幾代人愿意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人類,獻出青春乃至生命的精神,值得被永遠銘記!
《朗讀者》第十二期主題詞——青春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查字典。
【朗讀者經典語錄開場白大全 朗讀者膾炙人口的經典語錄】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