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溫的預防和處理 失溫的表現及處理
失溫是人體面臨的危險之一,人們在面臨這種危險時應當如何自救或幫助身邊的人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失溫的預防和處理,大家快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失溫的預防和處理吧!
失溫的預防和處理
一、引發原因
1、失溫就是身體產熱和保暖的能力長時間小于散熱的能力,因而導致體溫越來越低的現象。
2、人在有風的環境中,人的體感溫度會因為風的影響低于實際氣溫,導致人更容易失溫。比如,在寒冷且大風的山上,天黑降溫但仍穿著濕的內衣,服裝又不夠保暖,又不再運動,身體產熱低于散熱,就易導致失溫。“打寒戰”就是失溫的前兆,此時體溫低于35度左右了。
3、失溫與否取決于兩個因素:身體產熱、保暖的能力與散熱的速度。保暖的能力關鍵看自己所穿的衣服,尤其貼身衣物是否潮濕。山上風大時流動的空氣不斷地將你體表的熱量帶走,溫度降低快。還有饑餓、疲勞、年老體弱等都會使得體溫過度降低的風險大大增加,均可引起失溫。
二、主要癥狀
1、輕度失溫(人體核心區溫度37~35°C)
身體感到寒冷,渾身不停顫抖,但是顫抖還處于可控范圍’手腳感到僵硬和麻木。
2、中度失溫(人體核心區溫度35~33°C)口齒不清,麻木,動動能力失調,雙手無法完成 一些最為基本的動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絆絆。
3、重度失溫(人體核心區溫度33~ 30°C) 對冷的感覺變得很遲鈍。意識開始變得模糊,不能有效使用手腳,甚至不覺得寒冷。從活動能力變差逐步發展為喪失活動相行困難,最后不在發生顫抖。
4、死亡階段(人體核心區溫度30°C以下)以30~27"C,人體基本上處于死亡邊緣,全身肌肉僵,心臟功能衰竭,瞳孔變大,外界稍微一點沖擊都有可能導致心臟停止跳動,最后死亡。
三、預防手段
針對失溫產生的原因,預防辦法主要從濕冷風三方面入手。在寒冷且伴隨著大風天氣,要注意保暖,更要及時更換濕掉的衣服,尤其是易潮濕的雨雪天氣,不要穿著濕衣服繼續行進或休息。行進途中要密切關注自身及隊員身體狀況,失溫一旦發生,及時科學地進行處理。做到避免長時間處于低溫環境中。及時休息,補充熱量。勤換干爽的衣服,時時保持身體保暖等防寒措施。
四、處理辦法
如失溫發生,首先使患者脫離低溫惡劣環境,保持定體力 ,停止活動就地處置。幫助患者脫下寒濕衣物,更換干爽的保暖衣物。適當進食熱水、含糖的高熱量食物。使用鼓勵的語言不斷地與之交談,讓患者保持清醒狀態,鼓勵其顫抖。失溫病人可以用40°C溫水浸泡、火堆取暖等方法使其回溫。如果進入嚴重失溫狀態,采用溫水浸泡比較危險,因為重度失溫者表面回溫后,表皮毛細血管擴張會導致血液中毒素回流至身體核心,所以要就地取材制作保溫包裹,同時盡早將其送往醫院。失溫或凍傷的部位切勿用力揉搓或擦拭,因為這極易因機械用力造成受傷部位的二次損傷。忌給患者喝酒,忌通過劇烈運動回溫,忌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失溫的預防和處理,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更多精彩文案請繼續關注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