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 武俠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
中國人從骨子里就透露出浪漫,我覺得這跟中國人自出生就有著愛國情懷密不可分。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大家快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吧!
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
西方神本位和東方人本位的價值觀念是不同的,同樣是洪水,西方神話是諾亞方舟,中國是大禹治水。
地球出現了問題。 外國是:我要去征服宇宙了。中國是:跑路也要帶著我的小破球
中國人本質善良,我認識一個馬上退休的醫師,也是醫院照顧他不上一線,他主動替那些不愿去半污染區的人送藥和物資,他說年輕人沒經歷過害怕正常,他非典上過一線知道怎么預防,這人平時就一般,多加一小時班都不愿意的主,這會主動多干,從大年三十召回去上班,到現在基本沒休,啥話也不說。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個中國人刻在骨血里的浪漫理想。不一定能做到修身,但有機會,都想做英雄。
因為安土重遷,因為來之不易,因為奉獻和犧牲換來的這一切我們都記得!
“我不怕死
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
我身在煉獄
留下這份記錄
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
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
我親愛的人
我對你們如此無情
只因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我輩只能奮不顧身
挽救于萬一。”——顧曉夢遺言《風聲》
國人骨子里其實是普遍有點拯救世界的浪漫的。
這是一種潛藏著,平時不露于形色的情懷。如果不出大事,就完全不會表現出來。庸碌半生也就過了。
但一旦大災,它會像巖漿迸發一樣沖出地底,化身驕火漫地。
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問題,很多糟糕的錯誤。大家憤怒之余,普遍的抱怨是:“我幫不上什么忙”,我聽過很多人說,都是這樣講。
“我幫不上什么忙”
說這話的時候往往帶著強烈的焦慮和無力感。其實并沒有哪條法律規定誰一定得幫上什么忙。
而“能做事”的人都在爭先恐后,奮不顧身。
甚至展示出了與平時判若兩人的面貌。
我前陣私下在好幾個友人群里提過一個認識的前輩,搞臨床的。馬上就要退休了。
他平時是個非常斤斤計較且小氣的人,鐵公雞當了幾十年,都快百煉成鋼,有絲毫便宜都想上來蹭的那種。所以多年前還有來往的時候,我對他印象一直不好。
但這次聽說,他們醫院一征召,他是立刻積極報名的。領導考慮到他年齡大了,沒有答應,后來又征召幾次,他次次都沖上去報了名。后來確實有很多針對一線醫護的補貼和優惠,但他剛開始報名的時候,這些政策什么都還沒有出來。
而且即使是后面出臺了,升職加薪評職稱什么的,他也用不上了。
最后是沒有讓他去,他還在發牢騷。仍然用他往日那種尖酸得令人退避三舍的口吻,抱怨著不讓他去湖北。就是這樣一個人。
當然不止是他。
我見過剛脫貧的農民毫不吝嗇的拿出地里的收獲,從過年就不休息保證著城市運轉的環衛工,千里奔赴去給學生裝信號的鐵塔工人,踩著齊腰大雪去修線路的電路工,站在超市和小區門口給人測體溫站到腿腫的志愿者,半夜因為太冷在路口打拳取暖的警察,轟隆隆開向湖北的卡車司機……
還有坐在家里前積極捐款籌物的普通人。
多數人并沒有什么“崇高信仰”,只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如此。
絕大部分人下意識的認為:眼下糟糕的局面可以改變,我必需為此做點什么,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那么我至少乖乖呆在家,不要給大局添麻煩。——當然,最好我還是想辦法做點兒什么。
等災難過去了所有人都會恢復日常,為著點雞毛蒜皮的蠅頭小利跟世界撕扯不休。
但大難當前時,很多人骨血里潛藏的那一分浪漫,半口俠氣,那點虛無縹緲又確實存在的本能抬了頭。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山河若傾,我敢補天!
這才是支撐我們沿續和傳承至今的東西。
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人骨子里的浪漫,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更多精彩文案請繼續關注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