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韻》
元代曲學著作。作者周德清,字挺齋,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卷一所收《中原音韻》以元刻影印本為底本校勘而成。江西高安人。生平不詳,約生于南宋末年,乃至了解有關作家活動時代,元順帝初年猶在世。他雖是南方人,卻很重視和北曲相關聯(lián)的北方口語。是今日可見較早也是較為系統(tǒng)的作曲理論著述,《中原音韻》成書于1324年,是為曲家正語定音而作。全書分為《韻譜》和《正語作詞起例》兩部分?!俄嵶V》按照北曲作品的實際用韻情況和大都(即今北京)的實際語音系統(tǒng)建立了新的韻部,設東鐘、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真文、寒山、桓歡、先天、蕭豪、歌戈、家麻、車遮、庚青、尤侯、侵尋、監(jiān)咸、廉纖等19韻部。它打破過去音分平、上、去、入四聲的舊規(guī),此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貢獻。首創(chuàng)“平分陰陽,入派三聲”的新制;每韻部內均按陰平、陽平、上、去四聲排列,把入聲字分別附于三聲之尾,明清兩代雖有一些學者對它提出某些異議,這在中國音韻學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此書問世后,北曲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多以它為正音咬字的依據(jù),此書問世后,后來的南曲亦受其影響。這在中國音韻學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明清兩代雖有一些學者對它提出某些異議,但這期間出現(xiàn)的數(shù)十部曲韻著作都未能跳出《中原音韻》的窠臼。另外,此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貢獻。
《中原音韻》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元刻本;明程明善輯《嘯余譜》卷六所收本;清《古今圖書集成·文學典》所收本;清《四庫全書》集部所收本等。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卷一所收《中原音韻》以元刻影印本為底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