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國際象棋
計算機國際象棋
computer chess
?? 用電子計算機下國際象棋。這是現代科學與棋藝相結合而產生的一個新興的項目。目前能下國際象棋的電子計算機(或稱國際象棋電腦)已能戰勝90%以上的人類棋手,達到象棋大師的水平。國際象棋電腦可以充作“機器教練” 或“假想對手” 供初學者練習棋術。高級的國際象棋電腦還可以儲存大量對局記錄和殘局著法,在棋手參加比賽時充作助手,幫助棋手查照對局,研究對手,進行賽前準備和分析封棋局面。計算機弈棋程序估計局面的方法、選擇最佳決策過程中限制選擇數量的有效方法、擬訂各種戰略戰術等等,均可很簡單地比擬或轉化為經濟管理和軍事指揮中許多重要的實際問題。
?? 1950年美國著名數學家C.香農積40年的研究,找到了編制國際象棋程序的原則方法。他提出以數的函數評價局面的優劣。函數的主題是通常一般實力的棋手都能考慮到的一些因素,諸如:棋子實力重疊兵
孤立兵、落后兵的弱點以及車的通路和其他子力的活動性等等。香農還提出用簡化的估計方法剔除次要的變化。他是計算機國際象棋理論的奠基人。
?? 在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的共同努力下,20世紀50年代末終于試制出世界上第 1臺公開與棋手對弈的電子計算機。60年代有了新的突破,在幾千種弈棋程序中出現了比較成功的幾種,它們吸收了人工智能領域中的最新成就,其中包括采用了著法選剔法及其定型化,有效地進行變著的選擇。1967~1968年間,美國一所大學創制的國際象棋程序和蘇聯莫斯科的“卡伊賽”程序進行了計算機國際象棋的第 1次國際對抗賽。
?? 1980年9月,在奧地利舉行了第3屆世界計算機國際象棋賽。有18臺電子計算機參加角逐。經過緊張激烈的廝殺, 美國的“貝爾” 和“超思”程序分別擊敗蘇聯、加拿大以及歐洲國家的計算機,在最后一輪獲得比負于英國國際大師利維。
????????????????[計算機國際象棋]
?? 計算機和象棋大師的對抗,顯示了計算機弈棋的力量, 但也暴露了它的一些弱點, 象棋大師依靠直觀感覺、思維判斷以及記憶中的局面和理論原則選擇最佳決策,并善于從紛亂的局面中找出主要矛盾;但計算機卻是根據程序預定的局面估價函數選取最佳對策,計算時盡管采取簡化選剔法,仍然需要面面俱到。它的水平受時間的限制,尤其是殘局的水平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