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戰紀》同劇不同名內含“玄機”
《蜀山戰紀》同劇不同名內含“玄機”
由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投資制作,吳奇隆擔任出品人,趙麗穎、陳偉霆、吳奇隆、葉祖新等人主演的仙俠傳奇巨制《蜀山戰紀》,已于2015年9月22日在網站進行首播,這一打破傳統的“先網后臺”播出模式可謂開創先河,成為2015年電視劇業內極受觀眾的話題之一。而本月16日《蜀山戰紀》將以《劍俠傳奇》之名,作為安徽衛視的開年大戲隆重上星播出,再次引發熱議。先網后臺已破先例,同戲不同平臺播出時竟不同名,究竟何解?內容是否也有所區分?這自創大IP究竟還牽扯著哪些產業鏈條?近日,江蘇熊草熊影業公司總經理、本劇總制片人劉小楓接受了采訪,為廣大觀眾詳解這些“問號”。
問號一 網臺播出不同名有何玄機?
大IP作品,由網絡小說或是游戲、動漫改編影視劇作品,因多種原因不得不改名的事倒不算新鮮。但同一部作品,在電視臺播出與視頻網絡媒體播出卻不同名,就像“先網后臺”一樣讓人覺得好奇。這是為什么?這里面又有何玄機呢?
對此,《蜀山戰紀》影視作品總制片人、江蘇稻草熊影業公司總經理劉小楓釋疑:“其實最早開機的時候就叫《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網絡播出時因為名字太長所以網絡版就叫了《蜀山戰紀》。‘蜀山戰紀’這個IP作為電視劇不單是這一部,今年我們就要開拍第二部,所以第一部的名字叫《劍俠傳奇》,第二部會有第二部獨立的名字。那‘蜀山戰紀’作為這個大IP的名字,它的手游就叫《蜀山戰紀》,圖書叫《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劉小楓還透露:《蜀山戰紀》系列故事2,將圍繞《劍俠傳奇》中主要人物的下一代展開,該劇將于今年下半年開拍,目前演員陣容已經在逐步確定中,不排除第一部中的主演繼續加盟。
問號二 衛視版與網絡版有何不同?
早在網絡開播時,劇方就曾對外透露,衛視播出的版本將與網絡版本有所不同,那么,究竟哪里會不同,這成了觀眾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據劉小楓介紹,考慮到網絡與衛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播出平臺,且一個是月播十集,一個是日播兩集這樣的差異化播出節奏,受眾也是并不完全重合的群體,制片方針對不同平臺在同等素材的基礎上在講述故事的時間節點、邏輯順序上也都做了不同處理。
劉小楓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所謂每個月播出的網絡版,要有月播的考量,網絡播出的每一季(十集)結束都要留一個很大懸念,以此來釋放下一季的流量。事實上我們也做得很成功,每一季的點擊率都在提高,第一季上線8天1億的點擊量,第三季時7天就過1億,第四季6天破億。日播劇就不一樣了,不會要求10集一定要開一個很大的懸念口。所以對應不同平臺的特點,兩版在剪輯技巧上不一樣,敘事方法上也會不一樣。”——也就是說,你即使看過網絡版本,也會在電視版本上找到全新感覺。另外,兩個版本最大、最重磅的“不同”是:大結局不同。劉小楓說,“在拍攝后期,我們就已確定網絡先播衛視后播這樣的播出模式,考慮到衛視版和網絡版應該要有所區別,我們為衛視版和網絡版分別拍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大結局,以增加人物命運對于不同平臺的吸引力。”
問號三 為何衛視后播還勢頭強勁?
在視頻網站日漸成為年輕觀眾觀賞劇集最青睞渠道的洶涌浪潮下,《蜀山戰紀》開創了“先網后臺”的播出模式,完成了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播出改變的新拐點。然而,在勇擔這個“先行者”前,各方壓力不小,風險也同樣存在。對此,劉小楓表示,安徽衛視勇于擁抱新媒體的戰略眼光贏得了他們的尊重:“我們收到網站拋來的橄欖枝之后,很快和安徽衛視溝通,安徽衛視本來就是我們確定的一顆星之一。跟他們溝通意外地非常順暢,安徽馬上接受了這個模式,覺得完全可以試試這種播出模式。從常規眼光來看,安徽衛視在這個模式里其實是承擔了最大風險,也是最有勇氣的。為什么他們愿意承擔風險?很簡單,因為我們劇有比較過硬的質量。不管是陣容還是拍出來的效果。而且我們也都分析過,所謂網絡觀眾、衛視觀眾并不是同一批觀眾群體。畢竟網絡的VIP播出,它的體量跟衛視觀眾的覆蓋量來說是滄海一粟,非常小的一部分。”
同時,網站的一系列強勁的數據也大大提升了制片方與安徽衛視的收視信心,相關數據顯示,《蜀山戰紀》上線一個小時,網站會員就增長了79萬,巨大的會員數量提升無疑證明了該劇的吸粉力。此外,在編播上,劇方也是有充分老師的,9月網絡付費播出,次年1月衛視+網絡免費播出,這樣的檔期安排也是符合一些特殊觀眾的收視習慣的。輿情監測顯示,不論是微博、微信,還是貼吧、B站等互動平臺,大量學生黨和粉絲都留言稱,坐等寒假安心觀劇。
問號四 做成全產業鏈IP有何秘訣?
“IP”這個名詞在市場火熱,可“拿來”的IP操作起來卻有著諸多“不便”,最重要的是拿不到全版權,因為聰明的IP持有者總是將影視、游戲等等版權進行拆分,形成產業鏈這件事總是不能叫人盡興。也有影視公司想要自己做IP,但真正做到的鮮有。讓人刮目相看的是,《蜀山戰紀》這個原創IP在產業聯動上,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的超級規模。
劉小楓介紹稱,“《蜀山戰紀》的全版權都在我們手里,可以進行整個產業開發動作,這些工作隨著《劍俠傳奇》在安徽衛視播出就會全面啟動:實體圖書1月16日上架;音樂作品已做好,有周筆暢、許志安、吳奇隆、趙麗穎等人的10首歌;游戲此時此刻也已公測上線了;衍生產品我們是跟電商合作,1月中旬全線上架;之后也會有大電影。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我們有原創IP,有充分的授權,包括我們公司后面做的其他項目,基本上都基于原創IP的出發點在操作。”那么,形成這樣一個“超級IP”有何秘訣嗎?劉小楓的答案是,首先原創IP要有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背景,《蜀山戰紀》就是選擇了有一定群眾基礎的“蜀山故事”;其次,“想要把IP真正操作成產業鏈,最重要的是播出時間點要掐好。”劉小楓的經驗之談是,“所有東西需要前置工作量,游戲開發就要半年以上時間。如果播出時間掐不好,導致播出了游戲沒出來,或者游戲出來,劇停在那,這都是很悲催的。只有確定播出時間,才可以返過頭來做很多產業的操作。”
問號五 如何讓IP產品達到神同步?
以往影視公司買到游戲或動漫IP進行影視化,往往在人物造型、場景設計、道具制作等方面差強人意。而像“蜀山戰紀”此類自創IP,在先真人版再游戲化的基礎上,是否可以達到較為完美的一致?是否能最大化將劇集粉絲轉化為游戲粉?這些都是業內業外關心的話題。
顯然劉小楓們也是胸有成竹,“說到劇中的兵器和道具、場景,這次并不是單方設計制作。我們在籌備階段,游戲方、影視制作方、動畫制作方三方就坐在一起共同商量,確定了劇里面的重要道具、場景、畫面調性。這樣高效地保證了影視和游戲版本的相對統一,沒有違和感,所以真的是同步開發大IP。”劉小楓還舉例稱,戲里面每個主演都會最后找到自己的兵器和神器,例如男一號丁隱用的那把“血飲刀”,游戲和劇里是完全一致的。此外,游戲中人物造型包括服裝都是完全統一,“像吳奇隆的服裝、胡子、長發,在游戲里跟他劇中感覺就是一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