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燒腦劇《無人生還》 粉絲為推理著迷
BBC推燒腦劇《無人生還》 粉絲為推理著迷
素不相識的八人同時收到署名為“歐文先生”的一封邀請信,坐船來到孤島上的一幢別墅,接待他們的只有管家夫婦,邀請人歐文先生并未現身。第一頓豐盛的晚餐后,雜物房的留聲機傳來一段神秘男聲,道出十人過往的殺人罪行。沒過多久,癮君子暴斃,一首古老童謠如詛咒般開始一一應驗,島上的人一個個死于非命,而每死一個人,別墅的小瓷人便會少一個,眾人陷入了極端的恐慌,互相猜忌,但結局出人意料——幾天后,無人生還……
為紀念世界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誕辰125周年,BBC將其經典小說《無人生還》搬上熒屏,2015年圣誕節后連續三天播完三集短劇,每集近一小時,懸疑燒腦,口碑爆棚。
“推理女王”的經典之作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歷史上最暢銷的推理小說作家,一生獨立創作了66部長篇推理小說,被翻譯成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阿加莎在近60年的創作生涯中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規定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系人物之一,《無人生還》就屬于這一派別的作品。
阿加莎得以享譽世界,與柯南·道爾、松本清張并稱“世界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不僅源于其高產量,更得益于影視產業的發展,她的許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1952年,阿加莎的劇本《捕鼠器》被搬上舞臺,此后連續公演數年,載入世界戲劇史冊,就連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也是她的粉絲。阿加莎最出名的電影改編當屬《東方快車謀殺案》及《尼羅河上的慘案》,其中,英格麗·褒曼憑借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
童謠預言受害者死法
同樣是阿加莎創作的著名小說,《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自1939年出版以來,被改編成多部影視劇、戲劇、漫畫、游戲作品。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是1945年的美國電影版,以及2007年在上海公演的話劇版。當年話劇版在上海公演時,很多書迷發現結尾與小說不符,頗有微詞。此次BBC的《無人生還》被網友評為“近年來最忠實原著的改編”,劇情發展真正做到了標題的高能劇透——無人生還。而且目前已有的影視劇版本中,時長大部分為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之間,BBC的新版每集將近一個小時,全劇的篇幅約為三個小時,許多細節也被放大。
《無人生還》剛發行時,英文書名為《Ten Little Niggers》,后來改為《Ten Little Indians》,貫穿其間的一首《印第安小孩》童謠預言了上島各人的命運歸宿,也成為島內十宗殺人事件最關鍵的推理線索:每個人的死亡方式,和童謠都是吻合的,比如第一個受害者是被酒嗆死,第二個受害者死于睡夢中,還有人被斧頭砍死、有人被蜜蜂蟄死等等。
不過這次版本的《無人生還》并未主打懸疑色彩,而是將人物個性刻畫放在首位,醫生、法官、教師、管家、警察、軍官……十個人均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孤島別墅晚餐后,留聲機響起,歷數所有人的殺人罪狀,除了軍官承認殺人,其他人都在為自己開脫、掩飾、辯解……直到死了第一個人,各人的內心世界才開始以“回閃畫面”的形式一一浮現。
原著黨為推理過程著迷
不少一口氣看完三集《無人生還》的觀眾表示,開頭略顯沉悶,但從癮君子暴斃開始,觀劇節奏發生變化。觀眾在微博留言:“《無人生還》高明的地方在于,標題劇透,你明明知道答案,但仍為推理的過程著迷。”
優質懸疑片無一例外都有深度,這種深度有宗教意義上的“善惡之爭”,也有針對平凡生活中普遍人性的探討。而《無人生還》選擇將人性之惡肆意彰顯,十個人的隱秘往事層層揭開,讓全劇充斥著懷疑、猜忌、審判、謀殺……某視頻網站播放該劇時有彈幕出現,有觀眾邊看邊感嘆:“生活里,信任的崩塌不也是一瞬間的事么?”
從豆瓣網上目前的評分來看,新版《無人生還》頗受原著黨青睞。網友“飛花漣翩”大力推薦這部片:“這部片就是現實版的殺人游戲,順便可以學習英語。”網友“Yosemin”則說:“對于阿加莎最為出名的群戲謀殺案,每次看到新版本的影視改編,總是有種對受害者們和兇手們的陌生感,百看不厭。”目前,該劇在豆瓣的評分達到8.4,這在懸疑劇中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