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時代》憑什么成為臺灣現象級電影?
《少女時代》憑什么成為臺灣現象級電影?
將于明天在內地上映的臺灣校園青春片《我的少女時代》前日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舉行試映,大學生們反響熱烈,兩個小時里又哭又笑,絕無冷場。導演陳玉珊和主演李玉璽隨后接受了媒體采訪,陳玉珊自信滿滿地說:“不殘酷,不墮胎,不紙醉金迷,這才是我們的青春。”
這部以上世紀90年代的臺灣高中為背景的電影,主演全是新人,題材也不新鮮,但是早前在臺灣上映后票房卻一路高歌,收獲4.08億新臺幣(約7900萬元人民幣),毫無懸念地成為今年臺灣地區票房總冠軍,該成績與創造了臺灣票房紀錄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下簡稱《那些年》,票房4.1億新臺幣)已十分接近。《我的少女時代》難免會被拿來與《那些年》作比較,對此,陳玉珊沒有自己作答,而是推了一下李玉璽:“你來說。”李玉璽乖乖接過話頭:“‘那些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少女時代’!”
網友聲音
hsein:正牌女版《那些年》,以及沈佳宜在少女心中的真面目,哈哈哈。
睡在巴西旁邊:你的靈魂里也曾住過一個林真心,做不完的試卷、解不出的數學題、操場上的新月和cd、可樂罐和微微生銹的單車,熟悉的校園歌曲,還有某個籃球少年的臉和你羞于表達的繾綣愛意。臺灣人拍這種片子總能拍得矯情又細膩,我承認我被感動了,青春真美!
birds:青春里最神奇的大概是與一個你看似不會與之產生任何交集的人,漸漸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并影響你未來的選擇和處事方式。付出過真心,那些男孩女孩,一定會盡力完成之前只是隨口一提的約定。悵惘不已,這一切都需要很久很久以后才知曉,感受它的美麗。
影志:特別俗套但也特別耐看,2015臺灣版《那些年》+《夏洛特煩惱》+《初戀這件小事》。也是致青春,這次致敬的是每個人心中的那點“少女心”,柔弱膽顫、小鹿亂撞、后知后覺、失去防線……致一去不返的小心思和大成長。
藤井樹先生:狗血死了,但是還是感動哭了。
張秀才味羊湯面:結尾無可避免地落入俗套,為什么要換演員?為什么要換演員?為什么要換演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