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愛爾蘭《枕頭人》:迷離童話 暗黑思考
來自愛爾蘭《枕頭人》:迷離童話 暗黑思考
由導演周可執導的小劇場話劇《枕頭人》11月27日至29日將亮相天津大劇院多功能廳,該劇是一部英倫味道十足的黑色題材作品,充滿了尖銳,大膽和獨到的角度,作者馬丁-麥克多納是愛爾蘭杰出的戲劇家。
暗黑童話 情節撲朔迷離
《枕頭人》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鎮上三名兒童相繼失蹤,其中兩人已被證實慘遭殺害,而第三個孩子至今下落不明。
一 連串的證據將嫌疑指向了在小鎮屠宰場工作的業余作家卡圖蘭。審訊室中,隨著警探圖波斯基和埃里爾的深入調查,卡圖蘭所寫的一個個關于“虐殺兒童”的作品也 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九個“黑色童話”與現實、過去交織在一起,幾乎不分彼此……第三名失蹤兒童的命運究竟如何?作家和作家的弱智哥哥,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卡圖蘭的小說僅僅是一個個“黑色童話”故事,還是對現實世界“精神本質”的真實記錄?作家在審訊過程中,不斷掙扎于殘酷的真相、過去的陰霾和自己虛構的故 事中,并最終做出了艱難的選擇。
關于《枕頭人》的解讀有很多。有人覺得《枕頭人》是一部兼具貝克特式的黑色和皮蘭德婁的質問的作品。該劇說的是一個作家由于其小說引起了兒童虐殺案而被審訊 與處決的故事。這部故事中套著故事的劇作,拷問的是作品對社會現實的影響的問題。一部作品造成了社會行為,是誰的責任?也有分析認為,《枕頭人》的原作者 在設置一個復雜、精巧、多義、曖昧的謎面,《枕頭人》就是一個長達三小時的謎面,作者根本沒在乎過這個謎面有沒有謎底,就像在寫作過程中,追求那種任意穿 梭在故事不同空間的快樂,享受那種殘酷而神秘的氣氛,沉浸在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噴涌而出的快感中。穿插在全劇的十個小故事仿佛作者制作的十個精巧小人, 被一一安放在《枕頭人》這個無比巧妙的娃娃屋內,最終構成一個臻于完美的精彩故事。著名劇評人解璽璋評論道:“隨著審訊的深入,兩種故事逐漸交織在一起,我們已經很難分辨它們。這是這臺戲 在結構上十分高明的地方,從而造成了敘事內部的多重結構,使人驚嘆它的復雜性。”
來自愛爾蘭的作者
《枕頭人》的作者馬丁-麥克多納生于1970年,是繼王爾德、葉芝、肖伯納、貝克特之后愛爾蘭又一位杰出的戲劇家。麥克多納的劇作有著名的黑色喜劇三部曲系列,他的《枕頭人》自2003年開始演出,該劇在倫敦、紐約與世界各地的演出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并曾在2004年獲得英國奧利弗最佳戲劇獎、2005年獲得美國戲劇評論圈最佳戲劇獎。他后來把工作重心由戲劇轉移到了電影上,2004年,他編劇并導演的短片《六個槍手》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再接再厲的他于2008年自編、自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殺手沒有假期》,取得了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男主角科林-法瑞爾也在是年的美國金球獎頒獎禮上拿到了電影類最佳男主角獎。
本次即將在天津大劇院演出的《枕頭人》由周可導演,其代表作品有《婚姻風景》《一根骨頭四條狗》《大家來找茬兒》《浮生記》《青春禁忌游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