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課堂》寧桓宇攜隊員逆襲成功
《奔跑的課堂》寧桓宇攜隊員逆襲成功
由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和上海千足傳媒共同制作的大型戶外青春益智季播節目《兩岸及港澳中華文化知識大賽——奔跑的課堂》(簡稱《奔跑的課堂》),上周末西安站決勝篇完美落幕,CSM34城收視率為0.41,保持穩定上升。第二期節目將歷史背景設定在了中國歷史最鼎盛的唐朝,陳正飛和寧桓宇兩位隊長帶領來自兩岸及港澳的八位隊員,“夢回大唐”歷經層層考驗,最終寧桓宇隊成功逆襲,憑借默契的團隊合作,率先找到了象征著至高皇權的傳國玉璽。
充分尊重隊員個性 默契合作逆轉結局
八位從全國各地百所院校中挑選出的大學生代表,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例如澳門科技大學龔卓麟敦厚可愛,香港大學林惠龍內斂害羞,臺灣政治大學張柏謙搞怪夸張,北京體育大學趙嘉豪穩重靠譜……他們大體上涵蓋了當今90后群體中比較突出的幾種類型,從他們在節目里的互動中,可以感受出當下90后大學生的一些相處之道。為了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展現自己的特點,《奔跑的課堂》充分尊重了每一位隊員的個性。不善言辭,但身手矯健的趙嘉豪,在運動競技類游戲環節大放光彩。而在側重腦力的答題環節,善于思考、反應敏捷的李宛倩和林惠龍則十分突出。生活中比較特立獨行的王少瑄,有時會因為被同伴孤立而感到沮喪,但在節目里,導演鼓勵他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就很好。”
這些性格完全不同年輕人,因為一檔節目突然走到了一起,在事先完全沒有任何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培養出團隊的默契,是值得觀眾細細觀察的看點。也正是由于在這方面的成功,使得寧桓宇隊改變了了第一期節節敗退的表現,后來追上大比分逆襲,獲得西安站的最終勝利。作為隊長的寧桓宇,充分信任隊員們的能力,讓對唐朝歷史十分喜愛和熟悉的林惠龍擔任隊伍的“軍師”,在緊張的時間條件下,五個大男生在窄窄的獨木橋上井然有序地移動,與另一隊的混亂無序形成了鮮明對比。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戶外課堂銘刻更深刻的青春印記
本著“弘揚傳統文化和促進兩岸及港澳青年間的交流與相互了解”的宗旨,《奔跑的課堂》以青春游學為載體,精心挑選和設計每一處取景地點,期望以濃厚的歷史背景加上活潑的游戲形式,讓這次游學旅程成為隊員們成長過程中難忘而深刻的一筆。上期節目中,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碑林博物館、大雁塔……幾乎每一處都是西安唐朝文化之旅的必經之站,記錄著唐朝最為讓后人稱道的歷史篇章。游走在歷史遺跡之中,明星隊長和素人隊員們被大唐盛世的輝煌所震撼,僅是大明宮的微縮模型,就讓來自臺灣的張柏謙感嘆:“可以一輩子生活在這里,不想出去。”
每到一處特殊的戶外課堂,節目組的特約講解員就會出場,帶領隊員們漫步于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筑中,沉浸在緩緩道來的歷史典故里。除此之外,《奔跑的課堂》游學之行,更是包含了各種緊張刺激的游戲任務,考驗了時下90后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臨場應變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等,也讓這些在多元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隊員們,通過鮮活有趣的闖關環節,對祖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有了別樣的體會和記憶。上期節目中,重走“絲綢之路”的設計,讓隊員們體會了唐朝經濟的繁華和商貿的發達,而“科舉考試”的另類體驗,則讓他們收獲了不少關于科舉考試的趣味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