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向朱迅表白“不離婚,我們過得很好”
秀恩愛:王志向朱迅表白“不離婚”
憑王志的知名度和人際關系,按照圖書出版的慣例,要邀請一個名人或作家來寫序,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所有人卻詫異地發現,行文俏麗的《西行三萬里》的序是他的妻子朱迅寫的。
“沒有其他特別的原因,2004年朱迅出書的時候,我給她寫的序?,F在,她得還我這個人情吧!”王志甚至坦白,許多朋友說,看了序之后,后面的文章都可以不看,“我就懇求他們,把序買了,后頭的90篇文章和250張圖片均免費贈送。”
為什么序言中會寫下“當年的王志回來了”的字眼時,朱迅直言,在她心中,王志就是她的英雄。在她看來,人總有好的時候,沉寂的時候;拳頭伸出的時候,拳頭縮回的時候。在西行之前的6年,王志處于拳頭縮回的狀態,現在,王志又把拳頭伸出去了,把行走的力量展現在每個人面前,“所以我說,當年王志回來了。”
面對妻子的褒獎,風趣地王志當場表白,“鄭重”宣布,“王志只結過一次婚;王志和朱迅目前、將來不會離婚;我們過得很好”。
說掛職:身份僅僅是個符號
朱迅提到西行之前的6年,其實就是王志去云南麗江市掛職副市長鍛煉之后,到2014年擔任陜西衛視大型人文歷史活動“絲綢之路萬里行”節目總主持人的6年。
此前,從副市長到紅十字基金會的書記,再到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教師,以及王志自己所說的還達不到“作家”的“作者”,這諸多身份被人提及最多的無疑是“副市長”。
在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王志并沒有避諱這個問題。王志表示,人的身份和名字一樣,僅僅是個符號。“為人民服務”對他而言“有點大”,正轉化為為家庭、為自己、為學生、為觀眾服務這些每一個具體的事情上,“不管哪一個角色,我認為首先必須看清自己,其次是不要看輕自己。你在好的時候,別人看你怎么都好;你在不好的時候,別人說你什么都不好。記住,冷暖自知。”
為什么到了50歲還接受邀請,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王志坦言,“絲綢之路”對大家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條路上真正有什么?細問起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的眼里,“一路一帶”并非只是政治概念,而是一段歷史,它在張騫之前就有了,張騫之后正式確立了。它像一個網狀的物流結構,各種文化在里面碰撞,曾經這條路是熱鬧的,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隨著海洋文明的興起而衰落,現在所有人正重新把世界的目光投到這條路上。
“未來怎么樣,我不知道,但我肯定會繼續行走。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我還有很多夢想。”王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