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政策出臺 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教育部最新政策出臺 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最近,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
對于此,從幼升小到高考的家長都應全面貫穿理解,不能僅就某一個年級或學段割裂式地看待,錯誤地局部認識可能會在不適應中導致孩子升學、考試被搞得“傷痕累累”!對此文件我們的分析是至少有8個激變要早應對。
高考加分項目歷史上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教育部文件規定: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以上加分占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
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后第一重要的習慣,并將一直持續下去!
3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更重要了
教改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教改后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教改后小學、初中弱校、強校間的差異被生源升學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趨同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高考考試制度變為“3+3”、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
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北京及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進了什么學校相比較教改前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夠進什么班將起更關鍵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雖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
最多兩年以后,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么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人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干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小升初升學,功利性很強,現在功利性因為小升初升學模式和直升校的緣故已經被極大弱化了,但與孩子的前途、未來的關系卻被強化了,所以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了,后者變得更重要了,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順。
教改后,高中校都會“大亂”,學校的實力是關鍵。
所謂的“大亂”,是指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比如分班、分層、一年多考課程的設置、安排、師資調配、課時設置、教室利用、課程研發、學業課程與高考課程的配置、綜合素質評價制定、實施等等。
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對每所中學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其中學校的綜合實力是最關鍵的,對學校的要求遠勝過對每個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