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第31個教師節之際:向人生的筑夢者致敬
寫在第31個教師節之際:向人生的筑夢者致敬
一
日歷再一次翻到了九月,翻到了這個特殊的日子——教師節。
當中國這艘巨輪昂首起航,當一代代學子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我們不能忘記,是教師,用他們的愛心與汗水,打造著這支民族復興“夢之隊”。
當教育邁入改革深水區,當教育現代化的圖景日益逼真,我們不能忘記,是教師,用他們的智慧與擔當,成就著中國教育振興的夢想。
教師,是每個人人生的筑夢者,是這個時代的筑夢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我們把崇敬和祝福獻給光榮而偉大的人民教師!
二
從來沒有一種職業,能像教師一樣,將個人理想、國家未來、民族夢想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廣博的學識、高尚的德行、飽滿的愛心,塑造著一顆顆心靈,為國家和民族的復興源源不斷培養生力軍。
這個時代,社會開放、價值多元,人們往往會感到迷茫和困惑,那么,什么是確定無疑的?事實上,社會越開放,堅守就越難得,價值越多元,信仰就越珍貴。沒有仰望天空的信仰,腳下土地再堅固也會站不穩立不住。
信仰是什么?每個人生命中總有那么一刻會篤定地相信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老師。老師的話,是確定無疑的,就像燈塔一樣,執著地指引著人生的航向,堅定著人生的信仰。有了信仰,夢就有了顏色,有了方向。
三
堅定的信念是筑夢者的品格。在偏僻的鄉村小路上,陶行知、晏陽初為破敗的中國探尋出路;在偏居一隅的西南聯大,聞一多、華羅庚為危亡的中國賡續火種;在書聲瑯瑯的教室里,斯霞、霍懋征為發展的中國執教不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中國教師的身上,有著雖九死猶未悔的執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定。
廣博的學識是筑夢者的底蘊。從懵懵懂懂到學有所成,從胸無點墨到腹有詩書,是教師為學生照亮了前路。清華大學3名年輕學子在施一公的帶領下,克難攻關,破解了困擾科學界30年的世界級難題。讓學生站在學術之巔,始見滄海之闊。筑夢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和寬闊的眼界,還要善于用自己的學識引領學生。
高尚的德行是筑夢者的擔當。教師是人倫之楷模,萬世之師表。高尚的德行是張麗莉奮力推開學生的身影,是姜伯駒堅守三尺講臺的諾言,是農加貴照顧麻風村孩子的勇氣。高尚的德行體現在英雄壯舉的那一瞬,也體現在教書育人的點滴日常中。
飽滿的愛心是筑夢者的胸懷。當一張張年輕稚氣的臉龐,不安地望向你的時候,一個微笑就是踐行愛。當一個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他成長的空間,就是踐行愛。當學生遇到困難前來求助的時候,耐心傾聽就是踐行愛。用愛去感染學生,用愛去對待工作,用愛去面對世界,飽滿的愛心讓教育產生無窮的力量,讓教師成為這個時代最美的筑夢者。
四
是的,這個時代,教師需要禮贊,但教師和我們一樣,雙腳同樣行走在大地上。筑夢者成就他人夢想,也期待著自己的夢想照進現實。
筑夢的事業是偉大的,但同時也是可感可觸、點滴入微的。筑夢者畢竟是一個個平凡的個體,我們不能在禮贊聲中把他們捧上云端,以為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其實,和你我一樣,對于生活和事業,他們也有困惑和煩惱。
教師常常在負重前行。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待遇改善的同時,收入依然不高;得到社會尊重的同時,卻也常遭誤解;工作忙碌的同時,內心難言充實;教齡增長的同時,成長遭遇瓶頸……
何以解惑?教師內心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愛,固然是力量之源,但外界給予教師的陽光和空氣同樣不可或缺。任何光輝的職業都需要堅實的支點。我們唯有把禮贊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方能真正彰顯全社會尊師之意、重教之心,方能保障教師在筑夢的道路上慨然前行。
五
來自制度的關懷從未止步。今年以來,中央密集送出了一連串的“大禮”: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重點和亮點,規格之高,力度之大,為近年來所罕見。一個積極的信號正在釋放:對教師的禮贊,將用更加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字里行間,我們不難讀出制度的誠意和溫度。
我們和廣大教師一起期待,好政策能從文件中走下來,幻化成也許是工資條上增加的數字,也許是就醫時報銷的單據,也許是喬遷新居拿到的鑰匙……當然,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物質保障落實非一日之功。全國1500多萬名教師,遍布大江南北。不要說東西之間的差異,不要說城鄉之間的鴻溝,哪怕是同一條街道兩側的學校,教師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也可能不盡相同。問題是復雜的、艱巨的、長期的,作為管理者,各級政府要拿出足夠的信心、決心與勇氣,因地制宜,讓基層一線教師實實在在獲益。
在筑夢的道路上,困擾筑夢者的,還有不被理解的苦悶。不時冒出的譏諷、不期而至的誤解,也會讓他們心潮起伏。對于社會來說,應當認識到教師這份光輝職業的價值。在師生關系中,在家校關系中,對于教師的奉獻和付出,要心懷感恩,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們要看到教師群體的主流,看到他們作為筑夢者的擔當。為筑夢者營造更加寬容的輿論環境,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包容,多一份建設的心態,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制度的、物質的、精神的……處理好了這些問題,解除筑夢者的后顧之憂,他們在前行的道路上才能勇往直前,不斷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
六
我們尤其不能遺忘,有一群行走得更艱難的筑夢者,那就是鄉村教師。
在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坐標系中,鄉村教育顯然是遲到者,所幸的是,對鄉村教育的關注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鄉村教育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整個教育現代化同步共鳴,這將是鄉村教育的幸事、中國教育的幸事。
我們清楚,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過去,鄉村教師更多是鄉村教育的維持者,在鄉村教師悲情敘事的背后,包含著鄉村現實的復雜性和社會對鄉村教育的“欠賬”。時代需要新型鄉村“筑夢者”。鄉村教師要實現自身“人”的現代化和作為教育者專業素養的覺醒,他們要成為專業素養過硬、能夠扎根鄉村、甘于奉獻的鄉村教師。
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又是歷史的必然。鄉村教師要成為一個自由而幸福的站立者,要讓他們重拾尊嚴,重拾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上的尊嚴,從而在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做好筑夢者角色。
七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但時間遠比我們想象中要緊迫。復興之夢是一個“長征”,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下“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這一段路要走踏實。
從2015年開始,這場“戰役”已進入全面攻堅階段。5年,把它放在社會發展的坐標上來看,轉瞬即逝。教育是民生之首,考慮到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復雜的教育現實,我們不得不充滿壓力和使命感。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致敬,致敬人生的偉大筑夢者;我們期待,期待廣大教師能夠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站在“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天空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擔負起筑夢者的歷史使命,用滿腔真情創造新業績。
那將是一個又一個夢想實現的過程——我們,向人生的筑夢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