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送老師啥禮物?尊師重道才是最好禮物
教師節成了“批斗大會”老師們都成“驚弓之鳥”
明天就是教師節了,但是有的老師看起來卻不是很開心,這是為什么?
“現在,我們都害怕過教師節了!每逢教師節,簡直成了教師的‘批斗大會’,媒體鋪天蓋地討論該不該送禮和禁止有償補課,讓這份職業看起來很不崇高,真令人寒心,這哪里還有過節的氣氛?”明天就是教師節了,可是有著28年教齡的一年級小學老師卻開心不起來,大環境如此“不友好”,老師們都成“驚弓之鳥”了。不少老師呼吁,營造社會尊師重道的良好氛圍才是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擔心誤會,教師節主題課都不敢上
這幾天,王玲本來要上一節思品課,主題就是教師節。在這個敏感的節骨眼上,她決定推遲到節后再上。“我們都盡量淡化教師節,因為孩子們都很純真,萬一回家告訴父母,家長們還以為我在暗示送禮呢!”王玲說,中秋節若碰到家長塞來月餅票,只能將其換成等價書券再還給孩子。
“其實,辛苦點沒關系,關鍵是大環境對老師太不公平了,看看網上新聞,關于老師的九成都是負面的。”王玲說這話時,眼眶泛紅。她坦言,網上熱議的“打傘”事件發生后,她有些后怕,因為自己曾經做過一個膝蓋手術,不方便上下樓,每天中午請孩子幫她打飯。“若照片上網,我肯定要被唾沫星子淹死。但網友們不會知道老師做了手術,也不知道老師把葷菜都分給了打飯的孩子,更不清楚師生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在不少老師看來,現在批評教師群體的聲音太多,亟需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扭轉風向。
除了大環境外,家長們“太難搞”也讓小學老師倍感壓力。在中心城區某小學,最近,一位年輕教師由于疲于應付家長糾纏,最終辭職。起因只不過是學生之間的普通打鬧,但家長不僅要求年級組對學生進行通報批評,還要求孩子在全校公開道歉,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位年輕教師很喜歡課堂,孩子們也很愛她,但就是不堪其擾,只能辭職。”該校一位老師沈靚(化名)說。
教師節不用什么禮物,尊師重道才是最好禮物
如今,家校溝通手段花樣翻新,幾乎每班一個微信群,這無形中也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各種素質教育改革一波波推出,新要求層出不窮,家長眾口難調,一旦介入,就意味著你24小時都得捆綁在微信上,不介入又擔心出現偏激言論。”沈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