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與姚明大郅組移動長城
巴特爾與姚明大郅組移動長城
在2004年奧運會上,男籃的三大“中鋒”組成的移動長城,被球迷們所銘記,也帶領著男籃進入八強,而如今的巴特爾也結束了自己的國手生涯,在2004年,也是他最輝煌的時刻。
1990年,巴特爾入選北京一隊,從師于袁超教練,同年入選中國青年隊,成為中國籃壇一顆耀眼的新星。1992年,18歲的巴特爾隨中國隊征戰亞洲青年錦標賽,勇奪冠軍。此后多年,巴特爾勇不可擋威風八面,為中國隊立下汗馬功勞。
1993年10月,巴特爾首次進入蔣興權執教的國家隊,1995年隨國家隊前往漢城亞錦賽鍍金。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巴特爾首場與安哥拉的比賽,出場5分鐘只有1個前場籃板進賬,不過與阿根廷的生死戰,巴特爾作為做為首發中鋒出場,10分鐘拿下4分2個籃板。首次奧運會之旅,巴特爾場均得到5.1分,3.2個籃板,對得起替補中鋒的身價。
隨著1999年亞錦賽,姚明進入國家隊,中國男籃也步入了三大中鋒的時代。“移動長城”三大中鋒的性格差異,毋庸置疑巴特爾的大佬氣質、豪氣沖天是最讓其他中國球員推崇膜拜的。姚明性格里上海化的東西太多,小心謹慎、內斂精明,從來都是球場上最聽話的球員,霸氣欠缺,怎么看也不像個帶頭大哥。王治郅年少成名時由于歲數尚小,表現的格外低調,經歷了不歸事件后,更是抑郁深沉。
實際上在三大中鋒中,巴特爾出道最早,進國家隊也最早,1997年亞錦賽,本該是巴特爾確定自己國家隊主力中鋒的好時機,他錯過了。隨著1999年姚明入隊之后,巴特爾又落到了后面,姚明和王治郅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的一攻一守,贏得滿堂喝彩,巴特爾成為最落寞的一人。
在三大中鋒的時代,中國男籃連續獲得了1999年和2001年的亞錦賽冠軍,此外,巴特爾還隨中國男籃獲得了1995年的亞錦賽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八強成績。不過雅典奧運會之后,巴特爾突然被國家隊棄用,國手生涯就此結束。
雖然國家隊生涯,巴特爾的輝煌經歷不多,但是與姚明和王治郅組成的“移動長城”至今仍然被球迷們津津樂道。隨著巴特爾的退役,曾經的移動長城已經有兩人正式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不過他們帶給我們的輝煌歲月仍將被銘記。
巴特爾
蒙克·巴特爾(蒙古語:Мнхбаатар,英語:Mengke Bateer),男,中國著名籃球運動員,蒙古族,1975年11月20日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
巴特爾在中國籃壇留下很多重要的記錄:他是第一位在NBA獲得首發的中國球員,他也跟隨馬刺隊獲得NBA總冠軍,成為第一位獲得該項榮譽的中國球員;他是CBA的超級中鋒,無論是身披北京隊戰袍還是身穿新疆隊球衣,大巴在內線都擁有非常強悍的統治力;他也是中國男籃“移動長城”的一部分,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跟隨中國男籃取得八強的優異成績。他和姚明、王治郅合稱中國的三大中鋒。
2015年7月28日,巴特爾確認退役,儀式將于8月11日19時30分在北京五棵松籃球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