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首個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的城市
廈門成為福建省第一個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的城市
在這個夏天,“廈門藍”已經席卷了微信朋友圈。昨日,“廈門藍”又出現了,天空萬里無云,一藍到底。與“廈門藍”相映襯的是,鷺島的生態保護成效喜人。
1日至昨日,環保部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組對廈門市創建國家生態區工作開展考核驗收。考核驗收組通過現場考察、資料核查、聽取匯報等形式,重點檢查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時提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全面考核驗收廈門創建工作。
最終,廈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成為福建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二個通過驗收的副省級城市。
在昨日的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匯報反饋會上,廈門市市長裴金佳說:“廈門堅持以生態立市,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
裴金佳說,今年1—6月,廈門空氣質量排名四度進入全國前五,并入選“全國十大洗肺城市”。“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改進,不辜負驗收組的厚望,努力把廈門建成名副其實的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裴金佳說。
此外,裴金佳還表態,廈門高度重視,切實做好本次考核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積極總結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經驗”。
“數據”說生態,上半年優良率將近100%
今年上半年,你要在廈門遇到一次污染天氣,那可真是有點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廈門僅僅出現過三天的污染天氣。
此后,“廈門藍”就頻頻刷爆朋友圈。有網友更是把“廈門藍”比作廈門特產。“來廈門,你必須得享受一下‘廈門藍’,一望無際,海天一色,讓人心曠神怡。”網友老陳說。
今年上半年廈門交出的空氣質量“成績單”很優秀。日前,全國74個主要城市上半年空氣質量排名出爐,廈門以98.3%的優良率排名第五。
當然,廈門空氣質量的提高,有“老天相助”。“老天確實幫忙了,今年廈門總體來說大氣擴散條件還是不錯的。”業內人士指出。
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在做”。今年以來,廈門實施了一系列的“清潔空氣計劃”。今年上半年廈門淘汰黃標車4089輛,全市汽車環保定期檢測率達91%以上。此外,廈門出臺揚塵控制條例,把揚塵治理納入市容考評,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
河流保潔率達到100%
除了空氣質量提升之外,廈門對水環境的保護也十分突出。廈門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制定了相關工作制度。
2015年1月起,實行市、區、鎮(街)三級“河長制”,并建立了河長制管理工作考核辦法。今年2月,市政府又制定了《廈門市溪流養護實施辦法》,確立溪流養護的長效管理機制,把養護經費列入市、區兩級財政預算,2015年市財政對河道養護的補助資金達到3881萬元,連續補助3年,2015年6月底前全市河流保潔率達到100%。
在飲用水保護上,廈門市80%的飲用水取自于九龍江,近三年來,閩西南五地市領導先后三次召開聯席會議,圍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山海協作、互惠互利和可持續發展進行討論和協商。
作為海濱城市的廈門,海域保護自然尤為重要。但是,由于歷史上圍海填海和不科學用海,產生了海灣生態退化和海域環境污染等問題。近年來,廈門堅持海陸一體化的海岸帶綜合管理,并投入巨資進行海灣生態修復。
2015年4月,市政府印發了《廈門近岸海域水環境污染治理方案》,提出了全面提升廈門市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的目標任務、14項具體措施,安排重點項目12項。
省級以上生態村達97.6%
從高空俯瞰,廈門就像一個綠洲。“綠,是廈門的底色。”昨日,廈門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廈門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2604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7%;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0%以上。
在“綠色”工程中,慢行系統是市民最為關注的一個項目。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公共自行車道311公里,2015年基本覆蓋廈門島內。同時,在廈門島外打造6條特色景觀帶,總長約100公里。島外6條景觀帶分別是海滄區景觀廊道、集美瑤山溪景觀帶、環同安灣景觀帶、環杏林灣景觀線、集美大道景觀線、翔安大道景觀線,打造景觀帶不僅提升了景觀效果,而且完善了公共服務系統,為市民提供公共休閑空間。
此外,據相關人士介紹,2015年6月市政府印發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2015年至2020年,在全市開展300個村的村莊整治,創建50個美麗宜居村莊,打造15條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帶。
目前,廈門全市97.6%的村莊已是省級以上的生態村,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生態鎮全覆蓋,島外四區全部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