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僵尸肉
什么是僵尸肉
“僵尸肉”指冰凍多年銷往市場的凍肉,“僵尸肉”多為走私品,質量安全不能保證。用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品后變成“賣相”極 佳的“美味佳肴”。
海關總署2015年初部署對包括凍品在內的重點商品物品開展集中專項打擊。截至6月23日,全國海關共查證走私凍品42萬噸 。
走私入境
主要種類
2015年6月1日,長沙海關破獲一起特大走私凍品案,打掉以黎某、鐘某等分別為首的2個涉嫌走私凍品團伙,查扣涉嫌走私凍牛肉、凍鴨脖、凍雞爪等約800噸,價值約1000萬元。據長沙海關介紹,這是湖南歷年來查獲的最大宗走私凍品案。
“太臭了,整整一車廂,打開門差點吐了。”長沙海關緝私局警員張濤(化名)說。
據了解,這兩起案件共抓獲涉案人員20人,其中包括17名湖南籍、2名廣西籍和1名廣東籍涉案人員。
當天在長沙共發現了3個用來存放這些走私凍品的冷庫,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冷庫中堆放了大量包裝上寫著外文的來源不明的凍品。黎某走私的凍品即存放在其中的兩個冷庫中,通過長沙市紅星冷庫的門面分銷到湖南省內14個市州和全國各地。
占地面積180畝的紅星冷庫是湖南最大的凍品批發市場,也是湖南省主要凍品集散地。據長沙海關保守統計,紅星冷庫每年吞吐量80萬噸凍品中,約1/3是來源不明的境外凍品。
冷凍技術的發明,本是為了保證食物的新鮮。然而,記者了解到,一些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肉齡”竟然長達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關打擊凍肉走私的專項行動中,有“80后”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后”凍肉。
專家告訴記者,多年的凍肉品質上比鮮肉會差,但只要冷凍過程中沒有發生解凍現象,從外觀和口感上很難區別。但是走私肉運輸條件惡劣,不斷解凍等過程中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甚至是開始腐爛又重新冷凍,其衛生安全和食品質量不堪想象。
這些來歷不明的肉品通過批發市場,進入大排檔、餐館,甚至是正規超市。隨著生鮮電商的風生水起,一些網絡平臺也成為其潛在銷售渠道。通過醬油腌制、辣椒調味后,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裝熟食,有的演變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費者吃起來很難分辨。
很多人喜歡吃的“泡椒鳳爪”,是走私凍品的“重災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雞爪甚至有幾十歲“高齡”,可能是來自異國他鄉,不法分子用過氧化氫等漂白劑浸泡,讓雞爪顯得胖乎乎、白嫩嫩的,“賣相”特別好。
據調查,黎某和家人近一年至少走私了數百噸豬腳和雞爪等進入湖南,再通過紅星冷庫的門面分銷到全國各地。
走私方式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最新肉類產品檢驗檢疫準入名單,我國僅允許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達黎加、智利、匈牙利等牛肉進口。非這些國家進口的走私牛肉一般賣20元一斤,而新鮮牛肉市場上平均40元一斤。
從湖南這起案例看,巨額利潤促使不法商人鋌而走險,最終形成一條國外發貨、香港拼柜、越南中轉、中越邊境“螞蟻搬家式”偷運入境、長沙收貨的凍品走私鏈條。
據相關人員介紹,最常見的走私路徑是:走私人員從境外以低價采購貨品,用集裝箱發至香港,然后發往越南海防,在中越邊境的芒街拆解,雇傭邊民“螞蟻搬家式”將凍品運到境內。一個35噸的集裝箱凍品由幾十個邊民搬運,一兩個小時就能搬完。
由于冷柜車運輸成本高,走私人員用普通車將凍品從南寧運輸到長沙,歷經12個小時路程后這些貨品剛剛解凍,有的甚至已經開始腐敗變臭。到達長沙的凍品被搬進冷庫再次打冷,然后發往湖南各地以及廣東、四川、重慶等地。
據了解,在紅星冷庫不少商鋪將國產肉和進口肉摻在一起賣,常常可以看見各種外文標識的凍品箱被搬上貨車運往各地。“要想買有檢疫證明的肉就買國產肉,要想便宜就買進口肉。”一位商家直言不諱地說。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走私凍肉的鏈條牽涉多地。在6月的專項行動中,經初步偵查發現,自2015年1月以來,廣東番禺、江門地區的陳某、黃某、溫某以及遼寧大連地區的劉某等21個走私團伙,承攬北京、天津、重慶、河南、廣東等多地貨主的凍品進口訂單,國外走私凍品由此源源流入國內市場。
皇崗海關、羅湖海關前不久在福田口岸旅檢入境大廳開展凍品、海鮮專項查緝行動,更是發現水客利用行李箱、背包等走私凍品和海鮮入境。
肉的來源
一位長期從事牛肉貿易的崔某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陳年凍肉多為國外的戰略儲備物資,以美國為主。在倉儲物資的替換中,部分陳年牛肉開始流通向市場。“長時間冷凍保存后,牛肉表面區域已開始氧化發黑,所以不會直接作為凍品肉賣給消費者。而經過餐館用鹵制、煎炸的烹飪方式處理后,能掩蓋牛肉賣相,口感幾乎與正常牛肉沒有區別,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開來。
據了解,出于戰略儲備和穩定價格的需要,各國都會主動將大量肉類冷凍儲存。以我國在2007年頒布的《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規定,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凍牛、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存8個月左右。
“對牛羊肉等凍品的保質期,國內規定一般是8個月到12個月左右,超期后不得解凍。但國際上其他國家保存時間要更長,普遍達2年。”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高觀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各國對冷凍肉的保質期有詳細規定,但冷庫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并非全部嚴格執行標準。
事實上,陳年戰略儲備肉的身影在國際上也是屢次出現。2010年,俄羅斯內務部經濟安全局在別爾哥羅德州破獲一起肉制品走私案,在冷戰期間儲備、凍齡超過30年的“戰備肉”從美國、巴西、比利時、加拿大經烏克蘭走私入俄,犯罪團伙從事此勾當已有數年時間。
冷凍費用
“僵尸肉”被公布后也引起了許多質疑,網上有消費者稱四十多年的倉儲、冷凍費用,甚至要超過凍肉本身的價值,沒必要花大力氣走私進入國內。
一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與盈利性冷庫需要考慮倉儲、電費不同,這種戰略儲備肉的儲藏成本非常低廉。作為戰備物資儲存的肉類,折算后的冷凍成本約為每噸17元/年左右。
也正是低廉的儲藏成本和價格,催生了走私過期陳年肉的市場熱潮。該人士稱,售價低于30-40元區間的牛肉,就有這樣的嫌疑。
購買群體
在過期肉流向國際市場中,肉制品銷量顯著增加的中國首當其沖。其實,長沙海關破獲的“僵尸肉”走私案也并非首次出現。2014年10月,長沙市工商局曾檢查湖南紅星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查獲豬肚、鳳爪、豬腳等動物產品25.3噸,大多數超過保質期24個月,部分進口凍肉沒有入關證明,涉嫌走私。
6月24日起,新京報記者連續走訪北京東城、豐臺多家菜市場、肉類批發市場發現,北京市場普遍供應冷鮮肉,鮮見凍品出售。多位商家稱,出售的肉類均為現宰,不存在冷凍肉。所以,陳年凍肉在零售市場很難見到。
那么,“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走私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再加工、分銷產業鏈,重點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走私肉從香港入關后,主要銷往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市,目標客戶就是小餐館。”一位接近分銷渠道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類過期凍肉的進口價格非常便宜,也沒有檢驗報告。為躲避檢疫監管環節,分銷時也會避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重點向二三線城市的餐館供貨。“這類肉存放時間過長,為保持外表的油亮也會注水,用手摸時表面有黏稠感。”
在這張走私銷售網絡中,形成了駐點團隊、環環相扣的嚴密模式。該人士稱,走私肉由國外運往香港等口岸,再通關進入廣州等集散城市,經過分割、再冷凍后銷往全國各個渠道。同時,廠房跟凍庫往往建在偏遠郊區,運輸時由好幾批車隊走不同線路,每個地點和環節都有對口人員接應,直接銷往飯店、餐館。
另一位從事烏拉圭牛肉進口的香港貿易公司負責人林某還告訴新京報記者,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業內實際并不多見,只有在國外部分冷庫盤點時才會流出,超出保質期1~2年的凍肉才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據他透露,進出口肉類貿易周期較長、交易量龐大,一旦出現積壓過期,就會有大量經銷商找上門,“提出以40%~50%甚至更低價格全部收購。”
時間檢測
多家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和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使用技術手段,一般能對肉質的感官、微生物等指標進行檢測,以此來判斷其是否過期,但很難直接判斷出陳年凍肉的實際存放年齡。
國內現有的肉制品檢測標準為 GB2707-2005鮮(凍)畜肉衛生標準、GB/T 1723-2008鮮凍分割牛肉等衛生標準。其中,對肉制品檢測集中在色澤、黏度、氣味等感官指標,凍禽解凍失水率、揮發性鹽基氮含量等理工檢驗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等微生物指標。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理事長南慶賢介紹,陳年凍肉在長期儲藏中表面會出現發黃、發褐甚至氧化發黑,其肉質細胞中的營養早已流失,纖維質也發生變化。而“進口走私中儲藏環境很難保證,車內一旦到達0℃以上的解凍條件,凍肉化開后會迅速滋生細菌導致腐敗。這時候即便再次冷凍,肉質還是存在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病菌。”
針對“僵尸肉”,江西、廣東、黑龍江、安徽、重慶等多省市食藥監局已展開了專項整治,批發市場、大型倉儲食品凍庫、餐飲企業重點檢查凍肉來源是否合法、是否超過保質期。
危害
走私的凍肉都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肉品,如果進食攜帶禽流感、口蹄疫、瘋牛病等細菌、病毒的凍肉,或會危及生命。源頭國內走私的凍肉多由中國 香港、越南等地入境,與其臨近的中國香港、越南臨近的廣西、廣東均成為走私凍肉“重災區”。廣西已成為凍肉走私最集中的區域,而廣東則是國內最大的走私凍肉散貨地。除了傳統的銷售渠道,一些網絡平臺成為其潛在的銷售渠道。比如在淘寶上,銷售被暫停進口的“美國安格斯牛肉”的淘寶店超過200家,銷量更是不計其數。一些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肉齡”長達三四十年,比緝私人員年齡還大。這些肉有的來自疫區,有的嚴重過期,用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品后變成“賣相”極佳的“美味佳肴”。
業內人士指出,即便高壓整治,但凍品走私環節多、非法利潤高,一批走私團伙從承攬業務、到運輸、清關、貨物交付都形成了“一條龍服務”,而且在收取中間費用時,采用現金或網絡支付,交易記錄隱秘,難以查處。
防治措施
當前凍品走私已經從家族式單打獨斗,形成了全國范圍的抱團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凍品走私販私人員建微信群、QQ群,有什么風吹草動互相通氣。
專家指出,要有效打擊走私凍品的行為,必須加強走私凍品的源頭管控,在走私猖獗的邊境地區設置嚴密的監控網絡,堵住凍品走私入境的渠道。否則凍品一旦流入內地,被運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后打擊難度更大。
打擊走私凍品需要靠海關、公安、工商、檢驗檢疫等多個職能部門進行配合。當前,各省份都成立了打擊走私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海關、公安、工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十幾個部門,看似參與度很高,但有時常常是“誰都參與、誰都不管”。
“凍品走私網絡覆蓋全國,打擊凍品走私應該加強多省合作,特別是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主戰場’應該聯合打擊,實現源頭打擊,從根源上解決凍品走私販私問題,切實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維護有序、健康的市場環境。”楊波表示。
為最大限度防止來源不明的走私肉類走上餐桌,2015年以來海關總署在4月和6月已經在全國部署了兩輪打擊凍肉走私的專項行動。各地也將加大打擊走私凍品的力度。
有食藥監局要求,凡是銷售進口凍肉產品的,一律要求經營和提供海關和出入 部門出具的有效合格證明。對未提供相關證明的,一律停止銷售、下架封存并做好登記。
只有嚴厲打擊鋌而走險的違法犯罪分子,堵塞法律漏洞,并且嚴懲瀆職、失職的公職人員,“僵尸肉”才能遠離我們的餐桌。
銷售量
“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來后,立馬引起各方驚嘆與熱議。據報道:海關總署查處走私凍品貨價超30億元,其中包括凍雞翅、凍牛肉等副產品10余萬噸,甚至有超過四十年的陳年“僵尸肉”,它們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宵夜攤、餐廳。“僵尸肉”多為國外替換的戰略儲備物資,流向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更令人擔憂的是,“僵尸肉”還面臨肉齡檢測難,無法判斷出實際存放年限。
早年事跡
其實,早在2014年9月,廣西防城海關緝私分局聯合防城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集中銷毀1000余噸涉嫌走私的凍品,案值約1000萬元,銷毀的涉嫌走私凍品包括雞爪、雞腎、牛肉、牛肚、豬腳等。沒想到,時隔一年,“僵尸肉”不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愈演愈烈。如果不加大打擊力度,不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恐怕我們餐桌上的“僵尸肉”仍難絕跡。
進口這種“僵尸肉”涉嫌多個罪名,如果逃避海關監管,系走私入境的,首先是涉嫌逃脫關稅、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罪;如果“僵尸肉”經檢測不符合安全標準,那相關人員就涉嫌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如果“僵尸肉”是有毒、有害的,那相關人員就涉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所以,目前對于這些進口并出售“僵尸肉”的犯罪分子,并非無法可依,而是執法不夠嚴厲,必須加大執法力度,讓他們無逢可鉆。
注意事項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僵尸肉”大搖大擺地被銷售,主要在于國內的市場監管不力,有些沒有相關檢驗標志卻公然銷售,有些則可能勾結檢驗人員隨意蓋章并銷售,還有些則可能是檢驗人員馬虎了事,沒有認真檢測就蓋章放行。那么,相關公職人員就可能涉嫌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甚至受賄罪。雖然“僵尸肉”肉齡具有檢測難的特點,但它們是否腐敗變質、是否細菌超標、是否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這些還是能檢測出來的,公職人員并不能據此卸責。
銷售渠道
有些“僵尸肉”是通過海關正規渠道進入國內的,堂而皇之地蓋上了海關檢疫的標志,那么,這就有可能是海關或商檢人員或者放縱,或者因工作失職而導致的。相對應的,海關人員就涉嫌放縱走私罪,商檢人員就可能涉嫌商檢徇私舞弊罪、商檢失職罪。
購買“僵尸肉”給消費者吃的小餐館,他們可能并不清楚這些“僵尸肉”從何處來,也不知道有什么危害,按照現行法律很難治罪。但這些“僵尸肉”就是經由他們的手最終流向了消費者,危害了公眾身心健康,那么,就應當考慮修改法律或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對于那些通過不正規渠道進貨、沒有相關檢驗標志,并且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肉類,經過檢測是“僵尸肉”的,就可以推定其經營者為“明知”,對其以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治罪。
打擊力度
2014年4月,深圳市場監督管理稽查局發布消息,在深圳市嘉鳴倉儲有限公司查獲涉嫌走私凍品6117噸,貨值3.45億元人民幣。涉案凍肉包括市面上常見的牛肉、豬肉、雞肉等凍肉種類,主要產地為美國、巴西、芬蘭、德國等國家。令執法人員驚詫的是,成批凍肉因超過保質期而腐敗變質,部分凍肉2013年就過了保質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