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戰紀》吳奇隆將打造全產業鏈“蜀山”IP
《蜀山戰紀》吳奇隆將打造全產業鏈“蜀山”IP
4月9日,由吳奇隆擔任出品人,陳偉霆、趙麗穎主演的電視劇《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在京舉辦項目研討會,吳奇隆、該劇藝術總監李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清華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文學評論家丁臨一、文聯評論委員會主任范詠戈、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新浪娛樂副主編劉婷等出席研討會。吳奇隆在研討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武俠情結,各位專家則從劇本立意、傳播影響等方面就該劇熱烈討論。
吳奇隆繼承傳統武俠精神 打造全產業鏈“蜀山”IP
《蜀山戰紀》是吳奇隆首次擔任出品人的作品,由陳偉霆、趙麗穎、葉祖新、文詠珊、樊少皇、賈曉晨等主演,計劃以總共50集,每集45分鐘的方式呈現。吳奇隆表示,他從小就有武俠夢,一直通過武俠作品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狹義精神,進入娛樂圈后也參演了多部武俠作品,而此次以出品人身份拍攝《蜀山戰紀》,也是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精神融進戲劇,讓更多人看得到。該劇藝術總監李洋表示,《蜀山戰紀》改編自舊派武俠小說家還珠樓主的作品,是對武俠文化的傳承,而劇中也會展現大量傳統文化和傳說。
總制片人劉小楓在研討會上介紹了《蜀山戰紀》的基本情況,他透露該劇還將去廣西取景,希望以自然山水美景展現中國風。香港演員文詠珊也在《蜀山戰紀》中獻出內地電視劇首秀,劉小楓將她稱作秘密武器,“角色真的很好,可能會很紅,我們對她寄予厚望”。
吳奇隆在劇中的造型日前公布,顛覆非常大。吳奇隆透露,在電視劇開拍之前,他常常在夜里兩三點還和造型師商量,尋求造型上的突破,而美瞳和胡子造型也讓他覺得很不適應,“說話的方式和表情都和平常不一樣”。為了保持黃頭發的顏色能連戲,吳奇隆每星期都需要漂染一次頭發。
吳奇隆透露,此次他將從電影、電視劇、網劇、動漫、手游、電商這六個維度立體拓展全產業鏈的“概念蜀山”IP,其中電視劇部分的投資高達1.5億,網劇則有5000萬投資。
做演員又做老板,吳奇隆的商業頭腦不容小覷。他透露自己從小就很有經商天分,小時候就用壓歲錢倒賣零食,賺哥哥弟弟的錢。而近期他又考入北大,學習金融管理相關課程,他坦言:“我不是全才,我在各個領域都要去參與學習,畢竟有很多專業的東西”。吳奇隆在事業繁忙的情況下選擇去北大深造,他坦言“某一個角度是我想逃避一下繁忙,因為學校是最單純的,念書的時候可以做不想做的事,是好事,你們要支持我,這次也算是說走就走的任性,有時候心靈上要換一個環境”。他表示如果遇到課程和工作沖突,會以學業為重。
專家熱議文化傳承 吳奇隆不想與《古劍奇譚》比較
著名文學評論家丁臨一稱贊《蜀山戰紀》中融入了大量對中國文明綿延五千年而未中斷的討論,他認為該劇還可以增加一些反轉,有些處理上可以讓人物走極端,以推進劇情的感染力。清華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院長崔保國認為《蜀山戰紀》把中國傳統文化從頭說起,對弘揚中華文化、陽剛之氣、武俠精神有正面意義。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則認為,言情、案件、武俠、玄幻這四種題材一直都是暢銷的,所以《蜀山戰紀》的類型非常有優勢。
中國文聯評論委員會主任范詠戈分析了《古劍奇譚》的成功案例,他認為在劇網融合的時代:“劇情超越了真情,成為創作的第一需要;有時候演員超越劇情,成為收視優先保障。電視劇核心創意正在劇網融合時代創新和掙扎。《蜀山戰紀》的劇本是適合新媒體時代產生的新物種”。 范詠戈提出《蜀山戰紀》要對觀眾群有明確定位,“尋找和當下青年人成長的契合點”。范詠戈還提出現在是一個“輕趣味時代”,即在內容上架空歷史占主導地位,色彩服飾布景等形式元素推向極致,范詠戈希望《蜀山戰紀》能在“輕審美時代”尋找厚重的著力點。
《蜀山戰紀》在類型上屬于玄幻武俠,也叫仙俠,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特有劇種,“中國俠文化歷史悠久,有儒家、 道家、佛家的俠,而仙俠劇里更多是道家的俠,仙俠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婷表示,電視劇不僅有娛樂功能,也需要承載社會意義,首先是以一種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承傳統文化:“年輕人熱愛古典文化,古典也可以變得很時尚,仙俠劇能對年輕人產生很大影響”;其次是仙俠劇也承擔了對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有助于外國人了解中國,仙俠就像功夫、京劇一樣,是一種神秘的中國文化載體”。劉婷分析了徐克所拍的兩部“蜀山”電影,她認為林青霞、鄭少秋版的成功在于特效上的突破以及與故事的完美結合,而張柏芝鄭伊健版的問題則在于過于注重特效而忽略了故事本身,“所以不管什么題材的武俠劇,還是內容為王”。
同樣是仙俠劇,《蜀山戰紀》難免被拿來和去年的現象級電視劇《古劍奇譚》比較,吳奇隆坦言沒有想過要和《古劍奇譚》相比,因為內容、演員陣容等各方面都不一樣,“沒有說要超過哪部戲,是盡我所能去做品質很好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