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尋根祭祖掀熱潮 你家起源地在哪
百家姓尋根祭祖掀熱潮 你家起源地在哪
蒼松千叢迎歸客,心香一柱祭祖槐。清明時節、汾河東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氣勢雄偉的祭祖堂前,鑼鼓喧天,幡旗飄揚,第二十一屆中國•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隆重舉行。近萬名來自海內外的移民后裔代表、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聚首古槐遺址,共祭移民祖先,共話同根親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及夫人,海協會副會長王富卿,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長聶春玉,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王寧及原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周根龍和原山西省軍區司令員董云海出席大典。
祭祖大典分為公祭、民祭和歌舞祭三大部分。在象征移民遷往的18個省市和18次大移民遷徙壯舉的18響禮炮聲中,祭祖堂大門徐徐開啟,祭祖大典拉開帷幕。公祭儀式上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夫婦、海協會副會長王富卿、國臺辦聯絡局副處長安明栓、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聶春玉、山西省政協副主席王寧,臨汾市委書記謝海、臨汾市委副書記、市長羅清宇、市政協副主席常富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柴高潮及洪洞縣委書記陳玉士、縣人大主任張國平、縣人民政府縣長段新、縣政協副主席張松山先后向大槐樹移民先祖敬獻了花籃;洪洞縣人民政府縣長段新恭誦了祭文;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參加儀式的各界人士莊嚴肅立,向大槐樹移民先祖行三鞠躬禮。公祭儀式簡潔凝練、莊嚴肅穆。
民祭活動最能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最能充分展現四海華人祭祀先祖的虔誠與膜拜,同時最能體現大槐樹“根祖”文化和“移民精神”的價值與內涵。在山西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張治中先生的主持下,祭祀活動依次展開。首先是布供,敬三牲,祈求天下太平、六畜興旺;奉五谷,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供肴饌,寓意古槐后裔聰明伶俐、生生不息、血脈相連、代代相傳;獻百果,寓意18省市移民后裔認祖歸宗。還有敬香、奠酒,一個個環節虔誠凝重,把廣大古槐后裔對先祖的感懷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之后是舞祭、鼓祭和歌祭,一支《鄉情》舞、一通《鄉思》鼓、加上香港歌手徐秋怡、臺灣歌手童安格、大陸空政青年歌唱家胡雪盟分別演唱《萬水千山總是情》、《把根留住》、《鄉音》等思鄉歌曲,歌舞祭將大槐樹“根”的內涵、“根”的理念和古槐后裔對大槐樹的“戀根”情懷充分升華。最后,滿載著老家期盼的五彩氣球飛向天空,滿載著槐鄉兒女希望的彩煙升騰,滿載著古槐后裔祝福的禮炮鳴響,愿遷民先祖不畏艱險、開拓進取的精神傳遍五洲遠播四海,讓古槐后裔吉祥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在肅穆、莊嚴的音樂聲中,祭祖大典徐徐落下帷幕。
相關推薦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于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后才逐漸消亡。